时间: 2025-05-08 23:3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34:08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扶。
百年唯有且,万事总无如。
弃置蕉中鹿,驱除屋上乌。
独眠窗日午,往往梦华胥。
井边的小路杂草丛生,青葱的藜草也懒得扶正。
活到百岁也不过是暂时而已,世间万事都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
把鹿儿放在蕉林中,赶走屋顶上的乌鸦。
独自一人午后在窗前入睡,常常梦见华胥国的美好景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推行新法改革,文学上擅长诗词,风格清新,常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昼寝》创作于王安石晚年,可能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沉思与感悟。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和个人生活的起伏之后,诗人对于生命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昼寝》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自我内心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梦境的向往。开头两句“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扶”,描绘了一幅荒凉的田园图景,通过对杂草丛生的环境描写,传达出一种对世事的淡漠与无奈。接下来的“百年唯有且,万事总无如”,则是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百年如一瞬,所有的执着与追求都似乎变得无足轻重。
后两句“独眠窗日午,往往梦华胥”则转向内心的宁静与梦境的美好,诗人独自午睡,梦回理想中的华胥国,展现出一种逃避现实的安慰。整首诗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时间与理想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寻,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对梦境的渴望,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安石的《昼寝》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百年唯有且,万事总无如”中“无如”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