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0:59
次韵和甫咏雪
王安石
奔走风云四面来,
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
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
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
只忆青天万里开。
这首诗描绘了四面八方的风云奔涌而来,我坐在高山之上,看着如玉般的山垄高耸。治理险恶和污秽的环境并非没有德行,而能够滋润干枯的土地才是真正的才华。势力强大时,往往会怀疑自己包揽了所有的土地;当功业成就时,内心却渴望春天的回归。即使在寒冷的乡村,也不再盼望丰年的吉祥,只希望能看到那万里无云的青天。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其整体意象和情感表达受到了传统文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思考的影响,反映了诗人对于环境与个人修养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以“新法”著称,倡导政治与经济改革,提倡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思想。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王安石政治生涯中期写成,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及他在政治改革中的感受与思考。诗中借雪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王安石的这首《次韵和甫咏雪》以雪为引子,展开了一幅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思考的画卷。诗的开头“奔走风云四面来”,既描绘了雪花飞舞的景象,也象征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在自然界,更多的是暗喻着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接着,诗人转向高山,强调坐看山垄的宁静与美丽,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比,而“玉崔嵬”则是对雪景的直接描写,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第三、四句“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则是诗人对自身修养与德行的深刻反省。他意识到治理社会需要德行和智慧,真正的才华在于能够滋润干枯的土地,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接下来的几句,王安石探讨了权力与成就的关系,表达了对物质成就的反思与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结尾处的情感真挚,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青天象征着自由与希望,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雪景,探讨了德行与才华的关系,反映了对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崔嵬”是指什么?
A. 高山
B. 河流
C. 城市
王安石在诗中强调德行与才华的关系,哪一句表达了这一观点?
A. 寒乡不念丰年瑞
B. 平治险秽非无德
C. 功成终欲放春回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青天”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理想与希望
C. 自然灾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