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1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0:04
三入承明已七年,自惭踪迹久妨贤。 吾子几时归凤阁,病夫方欲买渔船。 季路旨甘知已矣,潘安毛鬓更皤然。 举人自代何由得,归去东臯种黍田。
三次进入朝廷已有七年,自感行迹长久妨碍贤才。 我儿何时能归回朝廷,我这病人正想买艘渔船。 季路的甘美已知足,潘安的毛发更加斑白。 举荐他人自代何其难,不如归去东臯种田。
作者介绍: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此诗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禹偁第三次被召入朝廷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联“三入承明已七年,自惭踪迹久妨贤”,诗人自感在官场已久,妨碍了贤能之人的发展。颔联“吾子几时归凤阁,病夫方欲买渔船”,表达了对儿子归来的期盼和自己对渔船生活的向往。颈联“季路旨甘知已矣,潘安毛鬓更皤然”,通过季路和潘安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孝道的满足和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尾联“举人自代何由得,归去东臯种黍田”,诗人感叹举荐他人自代的困难,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三入承明已七年”中的“承明”指的是什么? A. 朝廷 B. 书房 C. 市场 D. 学校
诗中“吾子几时归凤阁”中的“凤阁”指的是什么? A. 朝廷 B. 书房 C. 市场 D. 学校
诗中“季路旨甘知已矣”中的“季路”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孔子弟子 C. 诗人朋友 D. 诗人儿子
诗中“归去东臯种黍田”中的“东臯”指的是什么? A. 田野 B. 山谷 C. 河流 D. 城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