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56: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6:58
阳春曲/阳春
作者: 史达祖 〔宋代〕
杏花烟,梨花月,谁与晕开春色。
坊巷晓愔愔,东风断旧火销处近寒食。
少年踪迹。愁暗隔水南山北。
还是宝络雕鞍,被莺声唤来香陌。
记飞盖西园,寒犹凝结。
惊醉耳谁家夜笛。
灯前重帘不挂,殢华裾粉泪曾拭。
如今故里信息。
赖海燕年时相识。
奈芳草正锁江南,梦春衫怨碧。
春天的气息在杏花和梨花中交织,不知是谁在悄悄绽放春色。
清晨的街巷显得格外宁静,东风吹散了旧时的火焰,寒食节快要到了。
少年们的足迹已然消逝,愁苦的心情如同隔水而望南北的山峦。
仍旧是那精美的马鞍,被黄莺的歌声唤醒,走上香气四溢的小路。
记得曾经在西园飞盖下,寒气仍然凝结不散。
惊醒的耳朵听见哪家的夜笛声。
灯下的重帘不再高挂,华美的衣裳上,泪水曾经擦拭。
如今故乡的信息,幸亏与海燕在当年相识。
但是芳草正锁住了江南的春光,梦里春装怨恨着碧绿的颜色。
作者介绍
史达祖(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号云谷,因其擅长词作而被称为“词宗”。他的创作风格独特,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阳春曲》是史达祖在春天时节所作,表现了春天的气息和对往事的追忆。诗中流露出对青春及往事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阳春曲》作为一首描写真情的古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青春岁月的怀念。诗的开头以“杏花烟,梨花月”引入春天的氛围,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感伤。接着,诗中出现的“坊巷晓愔愔”则流露出一种平静的生活状态,东风的吹拂仿佛带走了往日的记忆,预示着寒食节的来临,暗含着时光的流逝。
“少年踪迹”一句,带有浓重的怀旧色彩,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中描绘的“宝络雕鞍”与“莺声唤来香陌”,既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是对青春的渴望与向往。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往昔的追忆,令人沉浸在春日的氛围与情感的波澜中。
逐句解析
杏花烟,梨花月,谁与晕开春色。
坊巷晓愔愔,东风断旧火销处近寒食。
少年踪迹。愁暗隔水南山北。
还是宝络雕鞍,被莺声唤来香陌。
记飞盖西园,寒犹凝结。
惊醉耳谁家夜笛。
灯前重帘不挂,殢华裾粉泪曾拭。
如今故里信息。
赖海燕年时相识。
奈芳草正锁江南,梦春衫怨碧。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青春岁月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深邃且细腻,反映了生活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食”是指哪个节日?
a) 元宵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宝络雕鞍”所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精美的马鞍
c) 一件衣服
诗中提到“海燕”是指什么?
a) 一种鸟类
b) 诗人的朋友
c) 江南的风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