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8:39
和李参政正旦闻边报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羽檄连旬月,边尘换岁阴。
捉弄衿忧见肘,补肉忍剜心。
天远鸿飞急,林疏燕恨深。
直钭归往地,都作杀胡林。
这首诗表达了对边疆战事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诗中提到的“羽檄”是古代的信使和传令工具,意味着消息频繁而急迫。边疆的战争和动荡让人心中沉重,忧虑似乎已经到了触手可及的地步。接下来的“补肉忍剜心”则表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爱,忍痛割爱以求安宁。最后,诗人用“鸿飞”和“燕恨”来描绘远离故乡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边疆战斗胜利的渴望。
魏了翁(约1090-约1150)是南宋时期的诗人、政治家,以其诗作和政治才干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边塞题材为主,表达对国家、人民的关心。
此诗创作于正旦之际,正值边疆战事频繁之时。诗人以个人的情感体验为基础,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开篇的“羽檄连旬月”即点明了消息的频繁与紧迫,暗示边疆的局势动荡不安。紧接着,诗人以“衿忧见肘”表达了心中无奈的忧虑,令人感受到一种被动的悲哀。后面的“补肉忍剜心”不仅仅是对个人痛苦的忍耐,更是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显示了诗人作为士人的责任感。
在描写自然时,“天远鸿飞急”与“林疏燕恨深”用飞鸿与燕子的形象来表现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无奈,同时也隐喻了人们对战乱的深切恐惧。最后的“直钭归往地,都作杀胡林”则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与对敌人的愤懑,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捐躯的豪情。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魏了翁作为一个士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体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坚韧。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危机的深切忧虑与强烈的归属感,体现了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忠诚与责任感。
诗中“羽檄”主要象征什么?
“补肉忍剜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