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3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31:55
壬戌元日二首
作者: 董嗣杲
万里东风起楚皋,
流年只染鬓萧骚。
富池江口听春雨,
昭勇楼心看雪涛。
薄俗苦无公可论,
全身惟有隐方高。
故山猿鹤应相笑,
抗走殊乡实自劳。
在万里之外,东风吹拂着楚地的山峦,
时光流转,只在鬓角留下了些许的白发。
在富池江边,我倾听春天的细雨,
在昭勇楼上,我欣赏着雪花翻滚的波涛。
薄俗之中,苦于无人可以讨论,
我全身心地追求隐居的高洁。
故乡的猿猴和仙鹤大概会为我相笑,
在他乡漂泊实在是徒劳无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在古代文学中,猿和鹤常常用来象征自由和隐逸的生活。猿猴象征机灵而孤独的状态,而鹤则是长寿和高洁的象征。
作者介绍:
董嗣杲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反思。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的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日(新年),诗人借此佳节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躁与个人的孤独感。
董嗣杲的《壬戌元日二首》以新年的东风为引子,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心交融的画面。诗的开篇便以“万里东风起楚皋”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暗示着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诗人通过对“流年只染鬓萧骚”的感慨,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富池江口听春雨”与“昭勇楼心看雪涛”的对比,展现了春雨的细腻与冬雪的豪放,表明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深刻的感悟。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更为深沉的哲思,“薄俗苦无公可论”道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浮华的失望,而“全身惟有隐方高”则是他对隐逸高洁生活的向往。这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感伤与思考。结尾的“故山猿鹤应相笑”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虽然身处异乡,但他的心灵依然向往那份宁静与高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失望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到来
C. 秋天的落叶
D. 夏天的炎热
诗人对“薄俗”的描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B. 对世俗的厌恶与失望
C. 对快乐生活的追求
D. 对社会风气的赞美
“故山猿鹤应相笑”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什么?
A. 怀念与孤独
B. 矛盾与挣扎
C. 快乐与轻松
D. 忘却与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