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5:27
朝阳岩前不结庐,下眺江水百步余。
春泉溅溅出乳窦,青莎白石半洿途。
不到津头二三日,谁知江水涨天墟。
遥望横杯不敢济,岩口正有人罾鱼。
在朝阳岩前不建房屋,俯视江水延绵百步。
春天的泉水潺潺流出,青色的莎草和白色的石头浸泡在路边。
离渡口还有两三天的时间,谁知道江水已经涨到天边。
远远望去,横渡的船只不敢前行,岩口处正有人在捕捉鱼。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生活状态,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兼擅诗词、散文。其作品风格多样,情感真挚,善于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表现出对自然独特的感悟与热爱。
这首诗通过描绘朝阳岩下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诗人直白而自然地表明自己不在此地筑庐,反映出他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心情。接着,诗人描绘了春泉的流淌与青莎、白石的美丽,生动地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
“不到津头二三日,谁知江水涨天墟。”这两句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尤其是江水的涨落,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不可测。在面对自然的伟大时,人的渺小与无力感悄然浮现。最后一句“遥望横杯不敢济,岩口正有人罾鱼。”则通过写人和船的动作,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冲突,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整体而言,苏轼在此诗中不仅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显示了他豁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朝阳岩”指什么?
A. 一座房屋
B. 一块岩石
C. 一条河流
答案:B
诗人看到的江水涨到哪里?
A. 海边
B. 天边
C. 陆地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罾鱼”指的是什么?
A. 捕鸟
B. 捕鱼
C. 捕虫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观大水望朝阳岩》和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苏轼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哲思与对生活的感悟,而王维则以清幽的意境展现人和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