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5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59:18
文武固天纵,钦明又日新。
化民何止圣,妙物独称神。
政已三王上,言皆六籍醇。
巍巍本无象,刻画愧孤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神宗皇帝的崇敬之情。诗中提到,文治和武功都非常出众的皇帝,智慧和英明与日俱增。他的圣德使民众得到化育,所创造的奇妙事物被称为神奇。治理国家的道理早已超越了古代的三位王者,所有的言论都如《六经》一样醇厚。皇帝的伟大本是无形无象,然而我这孤独的臣子却感到无比惭愧。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散文、书法等成就卓越,尤其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挽词创作于神宗皇帝去世之际,表达了苏轼对皇帝的哀悼与崇敬。神宗在位期间,政治上进行了许多改革,推行新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也因新旧势力的斗争而饱受争议。苏轼的挽词不仅是对皇帝的追悼,也是对其治国理政的赞美。
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神宗皇帝的深切哀悼和崇敬之情。诗的开头通过“文武固天纵,钦明又日新”两句,强调了皇帝的才华与智慧,赞美他在文治与武功上的成就,并指出这种智慧是与生俱来的,仿佛是天赋的恩赐。而“化民何止圣,妙物独称神”则进一步表明皇帝的治国理念超越了古代的圣王,其所创造的社会奇迹让人叹为观止,宛如神灵般的存在。
接下来的“政已三王上,言皆六籍醇”不仅引用了历史典故,增添了诗的历史厚重感,也显示出苏轼对古代圣王治国理政的深刻理解,进而引出对神宗的赞美,认为其治国之道已经超越了三王,言论也如经典般醇厚。
最后一句“巍巍本无象,刻画愧孤臣”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现了作为臣子的自愧与孤独,虽努力想要刻画出皇帝的伟大形象,但又觉得无力与惭愧。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又展现了苏轼对皇帝的深切怀念,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对神宗皇帝的赞美与追悼,体现了诗人对政治的关注和对伟大人格的崇敬,表现了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与对个人无奈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王”指的是哪三位圣王?
A. 尧、舜、禹
B. 汉、唐、宋
C. 孟子、荀子、老子
D. 朱元璋、李世民、清太祖
诗中“巍巍本无象”意指什么?
A. 皇帝的伟大是无形的
B. 皇帝的身影高大
C. 皇帝的政绩显而易见
D. 皇帝的神奇能力
诗人对神宗皇帝的感情是怎样的?
A. 崇敬与怀念
B. 无所谓
C. 敌意与反感
D. 不屑一顾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文人的深刻内涵与对国家的责任感,值得细细品味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