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8:41
戴道士得四字代作
作者: 苏轼 〔宋代〕
少小家江南,寄迹方外士。
偶随白云出,卖药彭城市。
雪霜侵鬓发,尘土污冠袂。
赖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
自従夷夏乱,七丝久已弃。
心知鹿鸣三,不及胡琴四。
使君独慕古,嗜好与众异。
共吊桓魋宫,一洒孟尝泪。
归来锁尘匣,独对断弦喟。
挂名石壁间,寂寞千岁事。
我在江南长大,后来寄身于方外的士人。偶尔随白云出行,卖药于彭城。岁月如霜侵蚀了我的鬓发,尘土弄脏了我的帽子和衣袂。幸亏有这三尺桐琴,琴中蕴藏着我对山水的情感。自从夷夏之乱后,我早已弃绝世俗之事。心中明白鹿鸣之歌三声,也不如胡琴之声四声。使君独慕古人,嗜好与他人不同。我们一起吊唁桓魋宫,洒下孟尝的泪水。归来后我锁上尘封的匣子,独自面对断弦感叹。挂名于石壁之间,这寂寞的千年往事。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尤其以诗、文、词、书法、绘画等全方位的成就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期间,经历了政治上的磨难与个人命运的波折,因此在诗中表现出对古人和自然的深沉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及感悟,展现了苏轼对人生、自然与文化的深刻理解。开篇以“少小家江南”引入,描绘了他的根源与早年生活,而后通过“偶随白云出”描绘了他寄身于方外的生活状态,显示出一种飘逸与超脱的情怀。诗中提到的“雪霜侵鬓发,尘土污冠袂”更是表现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艰辛。尽管如此,诗人通过“赖此三尺桐”表达了对音乐与艺术的热爱,强调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与独立。
随着诗的深入,苏轼对于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也愈发明显。“心知鹿鸣三,不及胡琴四”一句,不仅描绘了他对古文化的尊重,也流露出对当代音乐的欣赏,形成了一种古今对比的微妙关系。结尾部分,苏轼对古代英雄的追忆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形成了情感的高潮,传达出一种无奈与自省。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既有对个人遭遇的反思,也有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体现了苏轼博大的胸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抒发了对人生经历的反思、对古文化的怀念以及对世俗的超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高洁,充分体现了苏轼的人文精神和艺术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桐”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音乐
C. 权力
D. 自然
“雪霜侵鬓发”中,雪霜象征什么?
A. 年轻
B. 时间流逝
C. 美丽
D. 和谐
诗中提到的“鹿鸣”出自哪部作品?
A. 《史记》
B. 《诗经》
C. 《楚辞》
D. 《红楼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