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读苏属国传

《读苏属国传》

时间: 2025-04-22 03:39:54

诗句

天山西北居延海,沙塞重重不见春。

肠断帝乡遥望日,节旄零落汉家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3:39:54

原文展示:

读苏属国传
作者: 陈羽 〔唐代〕
天山西北居延海,
沙塞重重不见春。
肠断帝乡遥望日,
节旄零落汉家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居延海位于天山的西北方,四周沙漠重重,春天的气息完全无法感受到。诗人面对太阳的光辉,心中却充满了对帝乡的断肠之痛,昔日的汉朝臣子,如今的节旄(指旗帜)都已凋零,令人心痛。

注释:

  • 居延海:位于今内蒙古,古代是汉朝与匈奴等民族交战的重要地区。
  • 沙塞:指沙漠,重重叠叠的沙丘。
  • 肠断:形容思乡之情极为悲痛。
  • 帝乡:指故乡、祖国,通常用来指代汉朝的都城。
  • 节旄:古代军旗的名称,象征着汉朝的臣子和武力。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羽,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以其描写边塞和思乡之情的诗作而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可能因战乱或政治原因,远离故乡,思念之情愈发浓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而又荒凉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无奈。首句“天山西北居延海”不仅设定了地理背景,也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紧接着“沙塞重重不见春”,用“沙塞”和“不见春”突显了环境的恶劣和生命的无望,给人以沉重的压迫感。

接下来的两句“肠断帝乡遥望日,节旄零落汉家臣”,展示了诗人内心的苦痛与对故土的热爱。尤其是“肠断”一词,形象地表达了思乡之情的深刻与强烈,仿佛是在诉说着一种无以言表的痛苦。而“节旄零落汉家臣”则暗示了汉朝的衰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情感上深沉而复杂,充分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特征,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天山西北居延海,”:指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点,强调了此地的荒凉。
    2. “沙塞重重不见春。”:描绘了春天缺席的景象,象征着希望的渺茫。
    3. “肠断帝乡遥望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心痛。
    4. “节旄零落汉家臣。”: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对汉朝盛衰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肠断”形象化,传达思乡之情的深刻。
    • 对仗:两句的结构均衡,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现实无奈的悲伤情绪。

意象分析:

  • 居延海:象征着荒凉与孤独。
  • :象征着希望与生命。
  • 帝乡:象征着根与归属。
  • 节旄: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衰落。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居延海”位于哪个方向?

      • A. 东南
      • B. 西北
      • C. 南方
      • D. 北方
    2. “肠断”一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开心
      • B. 失望
      • C. 思乡
      • D.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节旄”指什么?

      • A. 食物
      • B. 旗帜
      • C. 房屋
      • D. 书籍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静夜思》
  • 诗词对比

    • 比较陈羽的《读苏属国传》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王之涣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而陈羽则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历史的感慨,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查询

酬万八贺九云门下归溪中作 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 和韦兄春日南亭宴兄弟(兄在京) 和常州崔使君寒食夜 进船泛洛水应制(一作薛昚惑诗) 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即目应制 正月十五日夜应制(一作沈佺期诗) 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奉和四月三日上阳水窗赐宴应制得春字 春日留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海底捞针 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教法 钢筋混凝土 上行下效 晦晓 凭记 元统 折文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包含瓴的词语有哪些 矛字旁的字 逐兔先得 步履如飞 驽马铅刀 丿字旁的字 鸟字旁的字 包含习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