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御命郊劳使客,船过崇德县三首

《御命郊劳使客,船过崇德县三首》

时间: 2025-05-07 09:58:52

诗句

岸树低欹一雪余,枝头半叶已全无。

油窗过尽千梢影,浓处还浓枯处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8:52

原文展示:

御命郊劳使客,船过崇德县三首
岸树低欹一雪余,枝头半叶已全无。
油窗过尽千梢影,浓处还浓枯处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的景象:岸边的树木因积雪而低垂,剩下的雪迹依稀可见,树枝上几乎没有叶子了。油窗外,船只驶过,千枝影子在水面上摇曳,浓密的地方依旧浓郁,枯萎的地方则显得更加枯黄。

注释:

  • 御命:受命于皇帝。
  • 郊劳:指郊外的劳作或活动。
  • 船过:船只经过。
  • 崇德县:地名,位于今江西省。
  • 低欹:低垂,倾斜的样子。
  • 雪余:雪融化后留下的痕迹。
  • 油窗:古代窗户,窗框上涂有油,透光性好。
  • 千梢影:千枝树影。
  • 浓处还浓,枯处枯:指景色的浓淡变化。

典故解析:

诗中涉及的“崇德县”可能指代与儒家德治相关的地方,反映了作者对德行的追求和社会理想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以清新自然见长,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言辞,描绘了冬日的萧瑟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诗中“岸树低欹一雪余”一句,将寒冷的气候与积雪的存在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凄冷的感觉。而“枝头半叶已全无”则进一步强调了树木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流逝。接着,诗人通过“油窗过尽千梢影”,引入了动感,展现了船只的经过,仿佛打破了静谧的冬日,增添了一丝生机。在“浓处还浓,枯处枯”的句子中,诗人用浓与枯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界中生机与死亡的辩证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岸树低欹一雪余:岸边的树因为积雪而低垂,雪痕依稀可见。
  2. 枝头半叶已全无:树枝上几乎没有叶子,表现出冬天的萧条。
  3. 油窗过尽千梢影:船只经过时,窗外映出千枝树影,生动而富有动感。
  4. 浓处还浓枯处枯:浓绿的地方依旧浓郁,枯萎的地方则更加干枯,反映自然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情感联系在一起。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冬日的景象,展现了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同时也暗含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树木:象征生命的轮回。
  • :象征寒冷与孤独。
  • 影子: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万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低欹一雪余”描述的是什么景象?

    • A. 夏天的繁茂
    • B. 冬天的寒冷
    • C. 春天的花开
    • D. 秋天的落叶
  3. 诗中“浓处还浓,枯处枯”表达了什么?

    • A. 生命的繁荣与凋零
    • B. 人们的喜怒哀乐
    • C. 社会的变迁
    • D. 自然的循环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但杨万里更关注自然的变化,陶渊明则着重表现田园生活的恬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卜算子 己亥元日 卜算子·风雨满空霏 卜算子 卜算子 其三 卜算子·秋晚过公园路 卜算子 丙子重阳游吴下,于馀杭章夫人宅见庭前小梅忽放数花。夫人为置酒,命以小词纪之 卜算子 其六 卜算子 其二 卜算子 前后各带喝马一声 卜算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业字旁的字 包含蝉的词语有哪些 历书 齒字旁的字 假誉驰声 密陀僧 属下 异意 无所措手足 谷字旁的字 炊沙镂冰 梦幻泡影 犬吠之盗 龠字旁的字 森森芊芊 亅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