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3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36:09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岑参 〔唐代〕
次舍山郭近,解鞍鸣钟时。
主人炊新粒,行子充夜饥。
关月生首阳,照见华阴祠。
苍茫秋山晦,萧瑟寒松悲。
久从园庐别,遂与朋知辞。
旧壑兰杜晚,归轩今已迟。
在客舍旁边的山郭不远,解下马鞍时钟声响起。
主人正在炊煮新米,旅人充饥的夜晚来临。
关山的明月照在首阳上,映照出华阴的祠庙。
苍茫的秋山显得朦胧,萧瑟的寒松让人感到悲凉。
久别于园庐,今天与朋友的离别已成事实。
旧时山谷的兰花与杜鹃在黄昏时分凋零,归家的路途已然迟滞。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生于688年,卒于763年。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尤其是在描绘边塞风光和士人情怀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岑参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创作于岑参游历华阴时,诗中表现出对友人阎防的思念之情。阎防是岑参的好友,二人因政治原因而分离,诗中通过写景抒怀,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与旅人的孤独,深入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与思念之情。诗的开头以“次舍山郭近,解鞍鸣钟时”引入旅人回到客舍的场景,一声钟鸣不仅是时间的提醒,也是对旅途劳累的感慨。接着“主人炊新粒,行子充夜饥”,展现了主人热情的招待,而旅人因饥饿而感受到的温暖与友情在此刻显得尤为珍贵。
当夜幕降临,月光照耀在“关月生首阳,照见华阴祠”,这幅画面仿佛是在超越时空的思考中,月光成为了联系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接下来的“苍茫秋山晦”,则在景色的变化中传递出一种离愁别绪,描绘了孤寂的山野和萧瑟的松树,透出诗人心中的迷茫与惆怅。
最后两句“久从园庐别,遂与朋知辞,旧壑兰杜晚,归轩今已迟”则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友人的无尽怀念和对归家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在旅途中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哲思,直指人心。
次舍山郭近,解鞍鸣钟时。
主人炊新粒,行子充夜饥。
关月生首阳,照见华阴祠。
苍茫秋山晦,萧瑟寒松悲。
久从园庐别,遂与朋知辞。
旧壑兰杜晚,归轩今已迟。
整首诗通过旅途的描写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月光、秋山、兰花等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充满情感的画面,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诗中提到的“解鞍鸣钟时”是指:
A. 旅人骑马时
B. 旅人到达客舍时
C. 旅人离开客舍时
“关月生首阳,照见华阴祠”中的“关月”象征:
A. 友谊
B. 思念
C. 归宿
“苍茫秋山晦”中的“苍茫”主要描述:
A. 山的颜色
B. 山的模糊和广阔
C. 秋天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