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6:09
感怀 其四
憔悴徒为杞国民,
托根江渚逐风蘋。
惟将白发争歧路,
转忆青山多故人。
儿女且休萦梦思,
乾坤倘复寄閒身。
霞光晚翠茏葱外,
苦自沈吟谁问因。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诗人感到憔悴,仿佛是杞国的民众一样,浮沉在风中的蘋草之上。尽管头发已白,但仍在岔路口挣扎,回忆起青山中的故人。对子女的思念暂且放下,希望能在这广阔的天地中寄托自己的闲适生活。然而,晚霞映照下的葱绿之地,自己却只能默默吟唱,痛苦无人问津。
“杞人忧天”是指杞国的人民担心天会塌下来的无谓忧虑。诗人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无奈和不安。青山则是许多诗人所向往的,象征着故乡和美好的记忆。
作者介绍:厉志,清代诗人,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可能是在面临人生困境、家庭变迁的情况下,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这首诗情感深沉,字句间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无奈。诗人以“憔悴”开篇,直接呈现出自己在岁月流逝中所感受到的疲惫与无力。通过对杞国民的比喻,诗人引入了对生活琐事的忧虑,仿佛在说,无论自己多么努力,仍旧难逃生活的困境。接下来的“托根江渚逐风蘋”,则进一步强化了漂泊与无根的感觉。
而“惟将白发争歧路”则表明诗人对人生抉择的苦恼,白发的象征不仅仅是衰老,更是经历了许多曲折与坎坷的人生。对往昔友人的追忆,尤其是青山的映照,勾起了诗人心中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怀念。
最后,诗人提醒自己暂时放下对子女的担忧,于是转向对自然的感知。晚霞映照下的青翠让人沉醉,但内心的苦楚却无人问津,显得更加孤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既有个人的情怀,也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对人生选择的困惑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人用细腻的情感描绘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测试:
“憔悴徒为杞国民”中的“杞国”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个古代国名
C. 诗人的故乡
D. 一种忧虑
诗中提到的“青山”主要象征:
A. 自然之美
B. 诗人的故人
C. 过去的美好回忆
D. 生活的无奈
诗人希望在“乾坤”中找到:
A. 家庭幸福
B. 闲适生活
C. 金钱财富
D. 名声地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厉志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