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9:17
扈從观灯
作者:晏殊 〔宋代〕
诘旦雕与下桂宫,
盛时为乐与民同。
三千世界笙歌里,
十二都城锦绣中。
行漏不能分昼夜,
游人无复辨西东。
归来更坐嶕峣阙,
万乐铮左金右從密炬红。
清晨时分,华丽的灯笼挂在桂宫之下,
此时盛会,欢庆与百姓同乐。
在三千世界的笙歌声中,
十二个都城都被锦绣装点。
夜晚的流逝让人分不清白昼,
游人们再也无法辨别东西。
归来后再次坐在高阙之上,
四周乐声如潮,金左银右,红烛闪烁。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洮溪,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扈从观灯》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繁荣,民间节庆活动丰富。诗中描绘的灯会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
《扈从观灯》以其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宋代人们在灯会盛典时的欢乐与热闹。开篇以“诘旦雕与下桂宫”引入,透出清晨的静谧与节日的华丽;接着以“盛时为乐与民同”表明盛会的热闹景象,体现了官民同乐的和谐气氛。诗中“行漏不能分昼夜,游人无复辨西东”则生动地描绘了灯会的热闹,游人沉浸在音乐与灯光的世界中,以至于时间和方向都已模糊。最后,回到“归来更坐嶕峣阙”,表达了诗人对繁华盛会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情景交融,展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感受到一种欢愉的氛围。
逐句解析:
诘旦雕与下桂宫:
盛时为乐与民同:
三千世界笙歌里:
十二都城锦绣中:
行漏不能分昼夜:
游人无复辨西东:
归来更坐嶕峣阙:
万乐铮左金右從密炬红: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灯会的热闹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节日文化的赞美,体现了人们对欢乐与和谐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十二都城”是象征?
A. 生活的繁华
B. 灯会的盛大
C. 地方行政区划
填空题:诗中提到“行漏不能分__”,表示时间的流逝。
判断题:诗人对灯会的描绘是充满热情的。(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