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1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0:37
《临江仙二首 其一 1948年岁暮初抵岭南》 作者: 李祁
十载归来仍故我,战墟满目尘埃。
可能劫外认馀灰。
堂深留梦永,寒重拨弦哀。
初日园林柳杏浅,有人曾共徘徊。
春风入鬓寸眉开。而今成往事,呜咽逐秦淮。
我经过十年的漂泊归来,依旧是昔日的我,但眼前却是满目疮痍的战场。
或许我已经在灾难之外认不出这片土地的残余。
深宅大院里我仍旧沉浸在梦中,寒冷的弦音拨动着我的悲哀。
初升的阳光洒在园林,柳树和杏花刚刚发芽,曾经和你一起徘徊的身影仍然在我心中。
春风轻拂,唤醒了我眉头间的愁苦。而如今这一切都化作往事,我只能呜咽着追忆那条秦淮河。
李祁,近代诗人,生于动荡时代,经历了社会变迁和历史巨变,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融,风格多样,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乏现代意识。
本诗写于1948年,正值作者初抵岭南之际,经历了十年的战乱与流亡,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怀念与伤感,反映了时局动荡下人们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这首《临江仙》通过对比和对仗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复杂情感。诗中“十载归来仍故我”一句,直白地表达了作者对归来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展现了十年间的沧桑与变迁。接下来的“战墟满目尘埃”则将环境的惨淡与内心的失落结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出战后重建的艰难。
“堂深留梦永”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深宅大院似乎是他梦中的安宁之所,而“寒重拨弦哀”则运用了音乐意象,暗示着内心的忧伤与孤独。即使在阳光明媚的春日,诗人依旧无法摆脱沉重的情感。
最后两句“而今成往事,呜咽逐秦淮”,不仅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也通过“秦淮”的典故,深化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与细腻的描绘,成为了对历史与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
诗歌通过对过去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对家乡与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与不安。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
诗中提到的“十载”代表什么?
“寒重拨弦哀”中“拨弦”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秦淮”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