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思隐二首 其二

《思隐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7 10:22:44

诗句

梦落家村野屋矶,欲治生事与心违。

偃禾雨久溪声改,采菊人归鬓色非。

灌圃肯差陈仲子,登山莫逊谢元晖。

从今举步防轻蹈,更演潜书急掩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22:44

诗词名称: 思隐二首 其二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梦落家村野屋矶,
欲治生事与心违。
偃禾雨久溪声改,
采菊人归鬓色非。
灌圃肯差陈仲子,
登山莫逊谢元晖。
从今举步防轻蹈,
更演潜书急掩扉。

白话文翻译:

我梦见自己回到家乡的村庄,那里有野外的小屋和岸边的石头。
我想要处理一些生计的事情,却和我的心情相违背。
久雨过后,禾苗倒伏,溪水的声音也变了,
采菊的人归来时,鬓发已然斑白。
灌园的事情,怎么能和陈仲子相提并论呢?
登山的时候,怎么能和谢元晖相比呢?
从今往后,我在行走时要小心,不要轻易犯错,
我将更加专心于潜心写作,急忙关上门扉。

注释:

字词注释:

  • :水边的岩石或岸边。
  • 治生事:处理生计的事情。
  • 偃禾:禾苗因雨水过多而倒伏。
  • 鬓色非:头发已白,形容年老。
  • 灌圃:种植园地。
  • 轻蹈:轻易地重复过失。
  • 潜书:潜心写作。

典故解析:

  • 陈仲子:指陈蕃,古时有志于治国的士人,常被用来比喻有志之士。
  • 谢元晖:谢眺,字元晖,唐代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常与他人比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及隐逸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思隐二首》是董嗣杲在隐居生活中所作,诗中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无奈。开篇以梦境引入,暗示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诗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偃禾雨久”与“溪声改”,不仅反映了时光的流逝,也隐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而“采菊人归鬓色非”则直截了当地揭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表现了诗人对老去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深思。

接下来的两句则以“灌圃肯差陈仲子”与“登山莫逊谢元晖”表达了诗人与古代名人的比较,暗示了自己的渺小和不愿与他们相提并论的谦逊。这种自省与自谦的态度,既是对自我的反思,也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结尾两句“从今举步防轻蹈,更演潜书急掩扉”则充满哲理,表明了诗人决心在未来的生活中要更加谨慎,避免重蹈覆辙,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写作,表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的情感深邃,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极具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梦落家村野屋矶:通过梦境回到故乡,描绘出宁静的乡村场景。
  2. 欲治生事与心违:想要处理生计的事情,却与内心的渴望相违。
  3. 偃禾雨久溪声改:因长雨禾苗倒伏,溪水的声音也变得不同。
  4. 采菊人归鬓色非:归来的采菊人,已经年老,白了鬓发。
  5. 灌圃肯差陈仲子:和有志之士陈蕃相比,自己的成就微不足道。
  6. 登山莫逊谢元晖:登山游玩时,也不敢与谢眺相比。
  7. 从今举步防轻蹈:今后要小心谨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8. 更演潜书急掩扉:更加专注写作,急忙关上门,避免打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存在许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如“欲治生事与心违”与“从今举步防轻蹈”。
  • 比喻: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现了对自我反省和未来生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家村: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 :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与脆弱。
  • :象征隐逸与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 山水:象征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心灵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偃禾”指的是什么情况?

    • A. 禾苗生长
    • B. 禾苗倒伏
    • C. 禾苗枯死
    • D. 禾苗开花
  2. “采菊人归鬓色非”的意思是什么?

    • A. 采菊人年轻
    • B. 采菊人年老
    • C. 采菊人快乐
    • D. 采菊人忙碌
  3. 诗人将自己与哪个历史人物进行比较?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陈蕃
    • D. 谢眺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隐逸生活的主题与哲思。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风光与隐逸生活的融合。

诗词对比:

  • 董嗣杲《思隐二首》与陶渊明《归园田居》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董嗣杲更加强调内心的挣扎与反思,而陶渊明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自然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诗经》与《楚辞》中的隐逸思想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考订朱夫子赴天台 次郑司训写怀韵 西山翠岩联句 滕王阁春日晚眺 师道 秦人洞 龙沙 凌云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短讯 口字旁的字 包含鄂的词语有哪些 私字儿的字 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情随境变 丢魂丢魄 刳脂剔膏 南船北马 燧铜镜 酒朋 臼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山字旁的字 绣虎雕龙 垂没之命 包含召的成语 老虎屁股摸不得 包含库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