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庐山中即事二首 其二

《庐山中即事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6 20:19:48

诗句

听泉聊解带,望塔谩驱车。

山屋潜花犬,沙溪泛叶鱼。

野僧朝自碓,牧子夜犹锄。

风景浑生意,尘劳尽扫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19:48

原文展示:

听泉聊解带,望塔谩驱车。
山屋潜花犬,沙溪泛叶鱼。
野僧朝自碓,牧子夜犹锄。
风景浑生意,尘劳尽扫除。

白话文翻译:

听着泉水潺潺,暂时放下了行李,
远望塔影,随意地驱车而行。
山间小屋里藏着花和狗,
沙溪上漂浮着树叶和鱼。
山野僧人清晨在磨坊,
牧童晚上仍在锄地。
这风景中蕴含着无限生意,
尘世的劳累都已被扫除。

注释:

  • 听泉:听到泉水流淌的声音,表达一种宁静和悠闲。
  • 聊解带:暂时放下行李,表示作者在此地放松心情。
  • 望塔:远望山中塔楼,表明一种闲适的游览态度。
  • 山屋:山中的小屋,体现出自然与人居的和谐。
  • 潜花犬:藏于屋内的花和犬,象征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美。
  • 沙溪:小溪流淌的声音,生动描绘了山水之美。
  • 野僧:隐居山中的僧人,表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 牧子:牧童,代表了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尘劳:世俗的劳累与烦恼,诗中表明这种烦恼已得到解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约1040年-1099年),字仲明,号景懋,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大自然的美,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游览庐山之际,表达了他在大自然中的悠闲与宁静,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庐山中即事二首 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首句“听泉聊解带”直接引入了诗人的游山情景,泉水的声音让他暂时放下了心中的负担,体现了自然对人的治愈功能。接着“望塔谩驱车”一语,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景致的向往,随性而行,展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中间几句描绘了山间的生活景象,山屋里的花犬、溪水中漂浮的树叶与游动的鱼儿,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的和谐美好。接下来提到“野僧朝自碓,牧子夜犹锄”,则是对隐居生活的描绘,野僧和牧童的形象传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风景浑生意,尘劳尽扫除”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诗人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尘世的烦恼也随之消散,令人心生向往。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渗透着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充分展现了董嗣杲对人生、自然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听泉聊解带:听着流泉声,心情放松,放下旅途的负担。
  2. 望塔谩驱车:远望山塔,随意地驱车而行,表现悠闲的心境。
  3. 山屋潜花犬:山中的小屋里,隐藏着花和狗,营造出宁静的生活场景。
  4. 沙溪泛叶鱼:沙溪上漂浮着树叶和鱼,展示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5. 野僧朝自碓:野僧早上在磨坊工作,体现出隐士的生活状态。
  6. 牧子夜犹锄:牧童晚上仍在锄地,表现出乡村生活的真实与简单。
  7. 风景浑生意:美丽的风景中蕴含无限生机与意义。
  8. 尘劳尽扫除:尘世的烦恼都已被清除,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听泉聊解带,望塔谩驱车”,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拟人:泉水、溪水等自然元素被赋予生命,表现出自然的灵动。
  • 意象:通过山屋、野僧、牧子等意象,展现隐逸生活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对自然的热爱,传递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象征生命与智慧,传达自然的魅力与宁静。
  • :代表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花犬:象征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溪水:象征流动与变化,体现生命的活力。
  • 野僧:代表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内心的平和。
  • 牧子:象征乡村的恬静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野僧”是在做什么? A) 砍柴
    B) 磨坊
    C) 采花
    D) 钓鱼

  2. “尘劳尽扫除”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奈
    B) 释然
    C) 兴奋
    D) 忧愁

  3. 诗中“听泉聊解带”的意思是? A) 听着泉水声,放下行李
    B) 聆听泉水声,感到疲惫
    C) 期待泉水流淌
    D) 忘记带行李

答案:1-B,2-B,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隐逸生活的诗篇,展现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安宁。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与生活的和谐,具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以庐山为背景,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而董嗣杲则更倾向于宁静与隐逸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山水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曾德迈归宁宜春 客中立春 碧角簟 白角簟 梢云 及第敕下,宴中献座主杜侍郎 吊北邙 武德殿朝退望九衢春色 荆南道中 商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瞠乎其后 若口引 耳字旁的字 娇生惯养 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双人旁的字 断蛟刺虎 皮字旁的字 包含右的成语 纵汰 日益月滋 查览 聿字旁的字 穷生 亠字旁的字 人间天堂 奶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