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2:02
原文展示: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 李廌 〔宋代〕
日背西岭没,月向东岭生。 殷霞未隐彩,皓露已舒明。 斗柄坐可挹,政恐河汉倾。
白话文翻译:
太阳在西边的山岭后消失,月亮从东边的山岭上升起。 晚霞尚未完全隐去色彩,明亮的露水已经显得清晰。 北斗七星的斗柄似乎可以伸手触及,只是担心银河会倾泻下来。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方叔,号太白山人,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风格清新,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感受。这首诗是他在丙子年(可能是宋代的一个年份)三月十二日游嵩山时所作,记录了他在峻极中院宿夜时的所见所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廌游历嵩山时,宿于峻极中院,观察到日落月升、晚霞露水的自然景象后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宇宙浩瀚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日落月升的自然景象,通过“日背西岭没,月向东岭生”的对仗,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循环。晚霞与露水的描绘,增添了诗意的层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最后两句“斗柄坐可挹,政恐河汉倾”则带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浩瀚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内敛,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对宇宙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宇宙浩瀚的敬畏。通过对日落月升、晚霞露水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而通过“斗柄坐可挹,政恐河汉倾”的描绘,则表达了对宇宙浩瀚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日背西岭没”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日出 B. 日落 C. 月升 D. 月落
“殷霞未隐彩”中的“殷霞”指的是什么? A. 早霞 B. 晚霞 C. 彩虹 D. 云彩
“斗柄坐可挹”中的“斗柄”指的是什么? A. 北斗七星的斗柄 B. 南斗六星的斗柄 C. 银河的斗柄 D. 星空的斗柄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