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8:23
漫说长安不易居,冷官许读十年书。
早知似马原非马,何事骑驴再觅驴。
议礼尚留三赋草,摩霄空羡五云车。
南宫风月高寒甚,插脚尘凡总不如。
随便说长安不容易居住,冷清的官场允许我读十年的书。
早就知道那些像马的其实并不是马,何必再骑驴去找驴呢?
讨论礼制时还留有三篇草稿,空羡摩天的五云车。
南宫的风月虽然高远清寒,但与世俗的尘世相比,还是不如。
夏子龄(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仕途的无奈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官场腐败与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作者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读书与思考后,对自身的处境与理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感遇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了对世俗生活的惆怅与对理想追求的思索的诗作。诗中,作者通过对长安、冷官、骑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对理想的追求。开篇以“漫说长安不易居”引入,便道出长安的繁华与居住的艰难,似乎在暗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接下来的几句,作者进一步反思自己的选择,深感世俗的纷扰与无奈。
“早知似马原非马,何事骑驴再觅驴”,这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对追求无谓目标的讽刺,暗示自己对世俗的无奈与失望。接着提到的“议礼尚留三赋草”,则是对当时社会礼制的反思,显示出作者对礼仪的重视,但又感叹于理想的遥不可及。
最后两句,通过对南宫的描绘,体现出一种高远、清冷的美感,然而在与尘世的比较中,又显得是那样的不可接近。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作者的内心矛盾,也深化了全诗的主题。总的来说,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意蕴深厚,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以及对高远理想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迷茫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骑驴再觅驴”的意思是?
诗中“摩霄空羡”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