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

《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

时间: 2025-05-01 00:52:26

诗句

幽郊昨夜阴风断,顿觉朝来阳吹暖。

泾水桥南柳欲黄,

杜陵城北花应满。

长安昨夜寄春衣,短翮登兹一望归。

闻道凯旋乘骑入,看君走马见芳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2:26

原文展示:

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
作者:宋之问 〔唐代〕
幽郊昨夜阴风断,
顿觉朝来阳吹暖。
泾水桥南柳欲黄,
杜陵城北花应满。
长安昨夜寄春衣,
短翮登兹一望归。
闻道凯旋乘骑入,
看君走马见芳菲。

白话文翻译:

昨夜幽静的郊外,阴风凛冽,
今晨才感到阳光温暖。
泾水桥南的柳树快要发黄,
杜陵城北的花朵应该盛开了。
长安昨夜送来了春天的衣裳,
短小的翅膀在这里一眺望就想回去。
听说你凯旋而归,骑马入城,
我希望能看到你骑马时的花好月圆。

注释:

  • 幽郊:指偏僻的郊外,环境宁静。
  • 阴风断:阴风停止,形容天气转变。
  • 泾水:指泾河,流经陕西的河流。
  • 杜陵:即杜甫所居之地,杜陵城北的花朵。
  • 短翮:指短小的翅膀,形容轻便。
  • 凯旋:胜利归来。

典故解析:

  • 杜陵:与杜甫有关,代表着诗人的故乡,暗含对故乡的思念。
  • 长安:古代京城,象征着繁华与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战友的祝贺,体现了军中士兵的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明亮的春日早晨,诗人通过对比阴风与阳光,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复苏。开篇的“幽郊昨夜阴风断”,引入了一个安静而略显寒冷的场景,随后“顿觉朝来阳吹暖”则转向春日的温暖气息,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对比。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泾水桥南柳欲黄”和“杜陵城北花应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热爱。

“长安昨夜寄春衣”一句,传达了关于思乡情怀的深切感受,短翅膀的意象则暗示了对故乡的渴望。最后两句以“闻道凯旋乘骑入”来引出对战友的祝贺,展示了战争结束后归来的喜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战友凯旋的祝贺,流露出一种对生命与希望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幽郊昨夜阴风断:描绘夜晚的静谧与寒冷,设定了诗的基调。
    2. 顿觉朝来阳吹暖:晨曦的温暖带来新生的希望。
    3. 泾水桥南柳欲黄:春天来临,柳树开始发芽,象征着生机。
    4. 杜陵城北花应满:春花盛开,传达了春天的美丽。
    5. 长安昨夜寄春衣:对故乡的牵挂,寄托着思念。
    6. 短翮登兹一望归: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7. 闻道凯旋乘骑入:听闻战友凯旋的喜悦消息。
    8. 看君走马见芳菲:期待与战友重聚,分享春天的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短翮”比喻轻盈的状态。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的特点,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期待和对于归来的战友的祝福,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象征春天的到来,生机勃勃。
  • :代表美好、希望与未来。
  • 长安:象征繁华、归属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天气变化是怎样的?
    A. 阴冷到温暖
    B. 温暖到阴冷
    C. 一直阴冷
    D. 一直温暖

  2. 诗中提到的“泾水桥南柳欲黄”说明了什么?
    A. 秋天的景象
    B. 春天的气息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和《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后者则渗透了更多的哲理与流动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与评论》

相关查询

题瑞邸所藏宋文丞相蕉雨琴拓本 读夏子仪刺史爱日山房诗稿 即事 晚过易水吊荆轲 静夜 山寺坐雨 再咏潭柘寺 徐州 雨后抵观音门 拟山居晚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佐舆 良时美景 飞字旁的字 轻恬 陈力就列 镸字旁的字 单耳刀的字 包含矿的词语有哪些 声誉鹊起 清风两袖 四点底的字 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泉客 田字旁的字 语挚情长 萨那罕 剪刀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