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6:24
洞庭湖
作者: 宋之问
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
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
晶耀目何在,滢荧心欲无。
灵光晏海若,游气耿天吴。
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
楚臣悲落叶,尧女泣苍梧。
野积九江润,山通五岳图。
风恬鱼自跃,云夕雁相呼。
独此临泛漾,浩将人代殊。
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
要使功成退,徒劳越大夫。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和深远的情感。诗人提到湖水与天空相接,晨光照耀在湖面上,难以分辨出东西南北。湖面晶莹闪烁,心中却无所依托。灵光如海般宁静,游动的气息弥漫在天际。张乐的音乐响起,仿佛是轩辕皇帝的到来,征兆着夏朝和大禹的光辉。楚国的臣子为落叶而悲,尧的女儿在苍梧哭泣。湖水丰盈,滋润着九江,山川通达五岳。风平浪静,鱼儿自跃,傍晚的云彩中,雁群相呼。唯有此时泛舟,浩渺的水面使人感到与众不同。长久以来,洗净了所有污浊,整年都在享受清新。若想功成名就,却徒劳无功,如同越国的士大夫。
作者介绍:宋之问(649年-713年),唐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游览洞庭湖时,受自然景色的启发,将湖光山色与历史人物相结合,表达出对历史变迁和个体人生的思考。
《洞庭湖》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地尽天水合”描绘了洞庭湖的辽阔,给人以开阔的视觉体验。接着,通过“初日当中涌”塑造出晨光中的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仿佛在描绘一幅流动的画卷。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交织在一起,表达对楚臣悲落叶和尧女泣苍梧的感慨,显示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湖面上的宁静与生机,鱼儿跃出水面,雁群在夕阳下相呼,体现出自然的和谐美好。在结尾,诗人以“要使功成退,徒劳越大夫”收束,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反映出一种超脱的心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洞庭湖的描绘,引发人们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功名的淡然态度与对自然的珍视。诗中融入了历史与个人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深邃的历史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洞庭湖》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位?
诗中“楚臣悲落叶”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1.B,2.A,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