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三阳宫侍宴应制得幽字

《三阳宫侍宴应制得幽字》

时间: 2025-05-03 21:53:12

诗句

离宫秘苑胜瀛洲,别有仙人洞壑幽。

岩边树色含风冷,

石上泉声带雨秋。

鸟向歌筵来度曲,云依帐殿结为楼。

微臣昔忝方明御,今日还陪八骏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53:12

三阳宫侍宴应制得幽字

原文展示:

离宫秘苑胜瀛洲,
别有仙人洞壑幽。
岩边树色含风冷,
石上泉声带雨秋。
鸟向歌筵来度曲,
云依帐殿结为楼。
微臣昔忝方明御,
今日还陪八骏游。

白话文翻译:

这座离宫的秘苑胜过了瀛洲,
这里还有仙人的洞穴和幽静的山谷。
岩石边的树木在微风中显得清冷,
石头上的泉水伴着秋雨声淙淙流淌。
鸟儿飞向歌宴,伴着乐曲翩翩起舞,
云彩依偎着帐篷,宛如楼阁。
我曾经荣幸地侍奉过明皇,
今天又陪同着八骏马游玩。

注释:

  • 离宫:指离开皇宫的地方,通常是指帝王的别苑。
  • 秘苑:隐秘而美丽的园林。
  • 瀛洲: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美好和宁静。
  • 仙人:指道教传说中的神仙。
  • 洞壑:洞穴和深谷,形容幽静的自然环境。
  • 岩边树色:岩石边的树木颜色。
  • 含风冷:树木在风中显得凉意。
  • 泉声:泉水流淌的声音。
  • 歌筵:歌舞宴会。
  • 八骏:指八匹骏马,象征着皇帝的威仪和权力。

典故解析:

“瀛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境,常与长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相联系。诗中提到的“仙人”与“洞壑幽”则表现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崇敬,反映了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字子渊,号青丘,唐代诗人,生于公元651年,卒于公元713年。他以诗歌和骈文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背景是在宫廷的宴会上,诗人因应制而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皇帝的忠诚。

诗歌鉴赏:

《三阳宫侍宴应制得幽字》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离宫宴会上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人事的思考。全诗通过对离宫秘苑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理想的幽静境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氛。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离宫的美丽和幽静,胜过了传说中的瀛洲,这种对比不仅抬高了离宫的地位,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秋天的凉意和泉水的清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似乎一切都在歌舞声中共鸣。

最后两句,诗人以自谦的态度提到自己曾经侍奉过明皇,今天又陪伴着骏马游玩,流露出对过往的感慨与对当下的珍惜。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离宫秘苑胜瀛洲:描绘了离宫的美丽与神秘,胜过了神话中的仙境。
  2. 别有仙人洞壑幽:展现了这里的宁静与仙境般的美好。
  3. 岩边树色含风冷: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秋天的寒意。
  4. 石上泉声带雨秋:泉水的声音伴随着秋雨,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5. 鸟向歌筵来度曲:鸟儿飞舞在歌舞宴会中,增添了生动感。
  6. 云依帐殿结为楼:云彩如同楼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7. 微臣昔忝方明御:自谦地提到曾经侍奉过皇帝,流露出对过去的感慨。
  8. 今日还陪八骏游: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依帐殿结为楼”,将云比作楼阁,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拟人:鸟儿“向歌筵来度曲”,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幽静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离宫:象征着皇权与权力的象征,亦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思考。
  • 秘苑:代表着美好与宁静的理想境地。
  • 泉水:象征着清澈与生机,流动的泉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象征自由与生机,飞向歌筵增添了生活的色彩。
  • :象征着虚幻与悠远,增添了诗的意境深远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瀛洲”象征什么? A. 现实中的山川
    B. 传说中的仙境
    C. 普通的园林
    D. 诗人的故乡

  2. 诗中的“八骏”指的是什么? A. 八匹马
    B. 八位骑士
    C. 八位仙人
    D. 八个乐器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轻视
    B. 忽略
    C. 崇拜与欣赏
    D.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宁静与和谐。
  • 李白的《庐山谣》:表达对山水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宋之问的《三阳宫侍宴》:两首诗虽描绘不同的情景,但均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杜甫的诗更显沉郁,而宋之问的诗则蕴含灵动之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中的自然与情感》

相关查询

咏雪 清明 江行书事 咏雪 和张仲山寄酒 僧有悟策者见予於珞碛江上诵程子山孙季辰李 出郊题瀼东人家屋壁 云安下岩二首 忆渊明二首 张明远自持其所居萃胜亭记来求诗为赋三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米字旁的字 金开头的成语 摹临 霞岭 名古屋 口字旁的字 一望无垠 躬擐甲胄 故臣 斤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青罩 揭竿而起 按图索籍 俗不可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