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0:01
原文展示:
鹦哥语。昨宵有阵催花雨。催花雨。碧纱窗下,晓寒如许。侍儿几度钩帘觑。玉梅开在深深树。深深树。疏香小艳,是春来处。
白话文翻译:
鹦鹉的叫声传来。昨夜下了一阵催促花开的春雨。春雨啊。碧色纱窗下,清晨的寒意依然如此浓厚。侍女几次拉开帘子偷看。那玉梅在深深的树丛中绽放。深深的树丛中,稀疏的香气和娇艳的花朵,正是春天来到的地方。
注释:
- 鹦哥语:指鹦鹉的叫声,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催花雨:春天的细雨,能够促进花的开放。
- 碧纱窗:用青色纱帘装饰的窗户,描绘出清幽的环境。
- 侍儿:指侍候在旁的女婢。
- 钩帘觑:轻轻撩起帘子向外窥视。
- 玉梅:指一种花卉,梅花洁白如玉。
- 深深树:形容树木繁茂,形成密集的树丛。
- 疏香小艳:花香稀疏而花朵娇艳,形容春天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藻(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子云,号澄江,晚号秋水居士。吴藻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在诗中描绘自然景色和细腻的情感,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忆秦娥》创作于清代,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细雨、梅花以及清晨的寒意,表达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忆秦娥》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开篇以“鹦哥语”引入,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景,仿佛我们置身于这个春日的早晨,聆听着鸟儿的欢歌。接下来的“昨宵有阵催花雨”,描绘了春雨带来的生机,暗喻着生活中的一种催促,催促着花朵的绽放,也象征着美好生活的来临。
诗中“碧纱窗下,晓寒如许”,通过对比,展现了春天的寒意依旧存在,为诗歌增添了一层温柔的情感。侍女多次拉开帘子窥视,显示出对春天花开的渴望和期待。最后一句“疏香小艳,是春来处”,不仅强调了春天的气息,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鹦哥语:开篇用鹦鹉叫声引入,营造活泼的气氛。
- 昨宵有阵催花雨:点明时间,春雨催生万物,象征春天的来临。
- 碧纱窗下,晓寒如许:描绘清晨的寒意,暗示春天的温暖尚未完全到来。
- 侍儿几度钩帘觑:侍女的窥视表现出对春天的期待与渴望。
- 玉梅开在深深树:梅花在树丛中绽放,象征生命的复苏与美好。
- 疏香小艳,是春来处:总结诗意,春天的气息在这里弥漫,表现出春天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碧纱窗下,晓寒如许”中的“窗下”与“如许”形成对比。
- 拟人:将春雨拟人化,赋予其催促的生命力。
- 意象:梅花、春雨、侍女等意象共同营造出春天的气氛,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渗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鹦哥:象征欢快与活力。
- 春雨:象征生命与希望。
- 梅花:象征坚韧与纯洁。
- 侍儿:象征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题:
-
《忆秦娥》的作者是谁?
-
诗中提到的“催花雨”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凋零
- B. 春天的来临
- C. 夏天的炎热
- D. 冬天的寒冷
-
诗中“玉梅开在深深树”中的“深深树”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树木繁茂
- B. 树木稀疏
- C. 树木枯萎
- D. 树木透明
答案:
- C. 吴藻
- B. 春天的来临
- A. 树木繁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比较《忆秦娥》和《春晓》,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忆秦娥》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春晓》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