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唐待制子方北使

《送唐待制子方北使》

时间: 2025-07-28 11:06:44

诗句

王命来天外,阏氏坐帐中。

仪虽聘邻国,礼岂异和戎。

汉使方持节,胡人自带弓。

唯应沙漠凛,不减谏臣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06:44

原文展示:

送唐待制子方北使
梅尧臣

王命来天外,阏氏坐帐中。
仪虽聘邻国,礼岂异和戎。
汉使方持节,胡人自带弓。
唯应沙漠凛,不减谏臣风。

白话文翻译:

王命从天外而来,阏氏正在帐中坐着。
虽然仪仗派遣到邻国,但礼节难道会不同于和戎吗?
汉朝的使者正持节前行,胡人却自带弓箭。
只希望在沙漠中能够感受到凛冽的寒风,不减谏臣的风范。

注释:

  • 阏氏:古代对王后或皇后的一种称谓。
  • :指仪仗,礼仪。
  • 聘邻国:用礼节邀请邻国建立关系。
  • :指代表汉朝的节杖,是官方使者的象征。
  • 胡人:指北方少数民族,常与汉朝发生冲突。
  • 沙漠:指北方的荒凉地带,象征艰难困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雪窗,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梅尧臣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和理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梅尧臣在朝廷任职期间,正值北方边境形势紧张,朝廷需要派遣使者与胡人进行外交谈判。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关切与对使者的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行的形式,表达了对唐待制出使北方的期望和祝福。诗中通过描绘王命的来临和阏氏的坐帐,展示了朝廷的威仪和对外交事务的重视。接着,诗人提到使者的使命,强调了礼节的重要性,体现出他对国家外交的思考。最后一句“唯应沙漠凛,不减谏臣风”,既表达了对使者的期望,也暗含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句简洁而意蕴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梅尧臣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王命来天外:指朝廷的命令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显示出国家事务的紧迫性。
  2. 阏氏坐帐中:指王后在朝廷中,象征着统治的权威和稳定。
  3. 仪虽聘邻国:尽管我们派遣使者给邻国以礼,显示出对外交的重视。
  4. 礼岂异和戎:礼节是否会因和睦而有所不同,质疑外交的真正意义。
  5. 汉使方持节:汉朝的使者正在前往北方,持有代表国家的节杖。
  6. 胡人自带弓:胡人自带武器,暗示边境的紧张局势。
  7. 唯应沙漠凛:希望在沙漠中能感受到寒风的凛冽。
  8. 不减谏臣风:希望使者能够保持谏臣的风范,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汉使”和“胡人”的对比,突出外交的复杂性和艰难。
  • 象征:沙漠象征着困境和挑战,谏臣风象征着忠诚和责任。

主题思想:全诗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表达了对外交使命的期待和对使者的祝福,同时也隐含着对北方形势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命:象征着国家的权威和责任。
  • 阏氏:代表着王室的尊贵与稳固。
  • 沙漠:象征艰苦的环境和挑战。
  • 谏臣风:象征忠诚与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阏氏”指的是: A. 王后
    B. 大臣
    C. 军队
    D. 使者

  2. 诗中提到“胡人自带弓”意在强调: A. 胡人的力量
    B. 外交的复杂性
    C. 和平的希望
    D. 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3. “不减谏臣风”表达了诗人对使者的期望是: A. 忠诚与责任
    B. 勇气与智慧
    C. 财富与荣华
    D. 速度与效率

答案: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夜泊牛津》- 王安石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送唐待制子方北使》与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两者都涉及送别的主题,但梅尧臣关注国家和外交,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梅尧臣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谒金门(暮春) 画堂春(长新亭小饮) 临江仙 暮春 霜天晓角(和梅) 小重山(残春) 阮郎归·客中见梅 菩萨蛮(春深) 点绛唇 有有令(岁残) 点绛唇(春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疋字旁的字 伶伶仃仃 鸡鸣之助 折文旁的字 掏沙壅河 幸结尾的成语 一湾 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片字旁的字 刑经圣制 芜音累气 声闻九皋 曙色 仇敌 岁月不待人 黍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