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2:25
寺后山,青巑屼,忽如憔悴忽又开容颜。
寺前滩,声潺湲,忽然枯涩忽又起波澜。
知为谁乎丑或妍,只在主者往与还。
追思畴昔狎群攫,痛卷无余遗百难。
山林赪矣囊橐外,栋宇委之荆棘閒。
飞锡一来重悲慨,张弮勇欲兴颓废。
积劳落成逾一纪,大书记实光千载。
彼物何物众所唾,无事生事几乎骂。
蚁将撼木不自分,犬或见雪从他吠。
无辩之辩如我何,有怪不怪当自坏。
胡为撞钟击鼓辞上方,若曰挑包顶笠皆吾乡。
戏衫脱了因甚快,大权契合终难忘。
风曾相送迎亦好,云与俱出归何妨。
两不著相是去住,一拨便转无思量。
人生忽忽梦幻身,世界茫茫戏剧场。
我老不觉八十三,师今亦且半百强。
石塔重来我愧不是苏玉局,茅屋可赋师却自爱杜草堂。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2:25
似法椿长老还住净慈
作者: 陈著 〔宋代〕
寺后山,青巑屼,忽如憔悴忽又开容颜。
寺前滩,声潺湲,忽然枯涩忽又起波澜。
知为谁乎丑或妍,只在主者往与还。
追思畴昔狎群攫,痛卷无余遗百难。
山林赪矣囊橐外,栋宇委之荆棘閒。
飞锡一来重悲慨,张弮勇欲兴颓废。
积劳落成逾一纪,大书记实光千载。
彼物何物众所唾,无事生事几乎骂。
蚁将撼木不自分,犬或见雪从他吠。
无辩之辩如我何,有怪不怪当自坏。
胡为撞钟击鼓辞上方,若曰挑包顶笠皆吾乡。
戏衫脱了因甚快,大权契合终难忘。
风曾相送迎亦好,云与俱出归何妨。
两不著相是去住,一拨便转无思量。
人生忽忽梦幻身,世界茫茫戏剧场。
我老不觉八十三,师今亦且半百强。
石塔重来我愧不是苏玉局,茅屋可赋师却自爱杜草堂。
诗中描绘了山水的变幻和人生的无常。寺后的山,时而青翠,时而憔悴,寺前的水流,时而潺潺,时而枯涩,都是生命与自然的反映。诗人感叹美丑皆由主观所定,追忆往昔的种种困难与痛苦。山林的景象与社会的荒凉形成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失落的悲伤与惋惜。飞锡的来临让诗人感到更深的悲哀,而对生活的思考令他感到疲惫。尽管生活的沉重如同蚁撼大树,但有时又感觉外界的事物是那么无足轻重。诗人反思自己的存在,质问何为归属。最后,诗人意识到人生如梦,年华匆匆,感慨自己年老,但对师长的敬仰仍在,表达了对师长的崇高敬意与怀念。
作者介绍: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佛教思想和人生哲学,具有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陈著在某个寺庙中感悟人生哲理而作,反映了对生命、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思考,体现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开头两句,通过对寺后山和寺前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流转感,映射出人生的起伏与变迁。诗人在回忆往昔的种种经历中,体悟到生活的艰难与脆弱,表达出对流逝时光的无奈与感叹。尤其在“积劳落成逾一纪,大书记实光千载”一联中,反映出诗人对岁月的沉重感受,感慨人生的短暂与不易。
接下来的几句则将目光转向社会与人性,诗人用“蚁将撼木”比喻那些微不足道的争斗和无谓的纠纷,进一步揭示了人生的荒谬与不值得。最后,诗人以“人生忽忽梦幻身,世界茫茫戏剧场”总结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仿佛人生不过是一场戏,令人感到惆怅与无奈。
全诗在情感上不断起伏,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人生的沉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哲理思考与艺术表现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深沉的哲理思考以及对师长的敬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寺后山”象征什么?
“人生忽忽梦幻身”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飞锡”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似法椿长老还住净慈》的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