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3:19
寄山中伉禅师
作者: 贯休
举世遭心使,吾师独使心。
万缘冥目尽,一句不言深。
野火烧禅石,残霞照栗林。
秋风溪上路,终愿一相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敬仰与思念。全诗可以理解为: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大家都被心念所驱使,而我的禅师却独自掌控心念。万物的缘分在心中已然消逝,唯有那一句深邃的话语仍在心底回响。野火焚烧着禅石,残余的晚霞映照着栗树林。秋风吹拂着溪边的小路,我希望能够在这里再次与你相遇。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912),唐代诗人,字君复,号贯休,晚号“山中居士”。他以禅宗诗闻名,诗风清新自然,具有哲理性,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对禅师的思念之际,表现了他在喧嚣世俗中对内心宁静和智慧的追求。创作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此诗表达对禅理的向往与追求。
《寄山中伉禅师》是一首充满哲理的禅诗,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禅师的崇敬。诗的前两句“举世遭心使,吾师独使心”揭示了人们在世俗生活中被心念牵引的无奈,而禅师则是那种能够超脱心念束缚的人物,体现了对智慧的向往。接下来的“万缘冥目尽,一句不言深”则表现了在万物缘分消失的背景下,真正的智慧和深邃的理解往往是难以言表的。
诗中自然意象的运用如“野火烧禅石”和“残霞照栗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更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修行的艰难。尤其是“野火”与“残霞”的对比,既有生命的毁灭,也有美好的留存,恰如禅意中生死的哲学。最后两句“秋风溪上路,终愿一相寻”则流露出诗人对禅师的思念与期望,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孤独和对灵性交流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内心宁静与智慧的追求,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仰与思念。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生与死、缘与无缘的深刻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吾师独使心”意为:
A. 大家都被心念影响
B. 禅师能控制自己的心
C. 心念对禅师无影响
“野火烧禅石”中“禅石”象征:
A. 修行地点
B. 一种心情
C. 美丽的风景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
A. 对秋天的喜爱
B. 渴望与禅师重逢
C. 对生命的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贯休的《寄山中伉禅师》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但贯休更侧重于对禅理的探讨,而王维则在山水之间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