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0:15
跋遮曲
作者: 晁补之
君不见鲁中群儿歌跋遮,
跋遮跋遮何语耶。
吴歈越吟初不省,
恐自塞北传胡笳。
跋遮胡为乐中华,
试歌河涨水渐车。
河中耕泥春种麻,
麻生三岁不开花。
腰菱两角黑如鸦,
渔父笑且语。
谁能跋遮舞,
君不见前年大旱河草黄。
草中鱼子化飞蝗,
又不见往年大雨雨决渠。
渠中朽瓜生老鱼,
蝗飞食场榖。
击鼓烦趁扑,
我家家具如笋束。
今年梁山挠浊淤,
儿无锄麻姑来渔。
荷锄往卖锄,
买网空市无。
丁丁斲船斲屋栌,
艇子如星唤施罛。
夜唱跋遮曲,
群鸣起白凫。
你难道没有听说鲁地的孩子们在唱“跋遮”吗?
“跋遮、跋遮”到底在唱些什么呢?
吴地和越地的歌声初闻时我并不明白,
恐怕是从边塞传来的胡笳声。
“跋遮”为何能成为中华的乐曲,
试想那河水涨起时,车子行驶的情景。
河中耕作泥土,在春天种下麻,
麻树长三年才开花。
水中的菱角两边黑得像乌鸦,
渔夫笑着和我聊天。
谁能跳起“跋遮”的舞蹈?
你难道没有见过前年大旱时河边的草都变黄了吗?
草中鱼子化为飞蝗,
又没有见过往年大雨冲决了水渠。
水渠中腐烂的南瓜生出老鱼,
蝗虫飞来吃掉了田里的谷物。
击鼓声烦躁而急促,
我家的家具如竹笋般堆叠。
今年的梁山水浑浊淤塞,
孩子们没有锄头,麻姑也前来捕鱼。
带着锄头去卖锄头,
买不到鱼网,市面上空空如也。
丁丁作响的斲船声和砍屋檐的声音,
小船如星星般呼唤着渔网。
夜晚唱起“跋遮曲”,
群鸟齐声起舞,像白色的凫。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子文,号山人,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人间冷暖的细腻描写而闻名。
创作背景
《跋遮曲》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创作的,反映了宋代农民的生活状况以及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通过儿童的歌声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跋遮曲》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的诗,诗人通过对儿童歌声的描绘,展现了鲁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诗中多次提到自然环境的变化,表现出诗人对农田和水域的深厚感情。尤其是对“跋遮”这一民间歌曲的重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以儿童的视角为切入,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欢乐与艰辛,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哀叹。通过对比前年大旱和往年大雨,诗人深刻地反映了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表现了一种对命运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无常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跋遮”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民间歌曲
C. 一种植物
D. 一种舞蹈
诗中提到的“去年大旱”反映了什么?
A. 自然环境的变化
B. 农民的欢乐
C. 儿童的歌声
D. 渔夫的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