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5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59:20
原文展示:
忽忆湖山景,沿流兴不穷。孤舟将去夜,绝塞已来鸿。白发前期近,沧川旧业空。明时方道在,莫更学渔翁。
白话文翻译:
忽然想起湖山的景色,沿着水流兴致无穷。孤独的小船即将在夜晚离去,边塞已经迎来了大雁。白发的未来近在眼前,沧海桑田,旧日的基业已成空。在这个清明时代,正道尚存,不要再学那隐居的渔翁。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诗人。他在政治上有显著成就,曾任宰相,主张改革,后因与权臣斗争被贬。寇准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寇准在特定情境下,回忆过往,感慨时局变迁,表达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忽忆湖山景”可能指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明时方道在”则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忽忆湖山景”开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怀念,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无限留恋。诗中的“孤舟将去夜”和“绝塞已来鸿”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达了诗人孤独无依的境遇,后者则暗示了边塞的变迁和消息的传递。“白发前期近,沧川旧业空”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过去基业的无奈。最后两句“明时方道在,莫更学渔翁”则是对现实的批判,呼吁不要逃避现实,要正视时代的变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过往的怀念、对未来的忧虑以及对现实的批判。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通过孤独无依的境遇,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忽忆湖山景”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怀念? A. 自然美景 B. 边塞风光 C. 旧日基业 D. 隐居生活
“孤舟将去夜”中的“孤舟”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孤独无依 B. 边塞的变迁 C. 消息的传递 D. 隐居生活
“明时方道在”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对现实的批判 B. 对未来的忧虑 C. 对过往的怀念 D.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