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2:39
喜迁莺 残夜
作者: 刘基 〔元代〕
画角断,篆杳清,
斜月淡疏棂。
露寒霜冷鹊频惊,
归梦不曾成。
湖上数声沙鸟,
河汉渐低木杪。
起看北斗待天明,
云白日华生。
夜色已深,画角声断,余音袅袅,清冷的篆书似乎在空中飘散。斜月照在窗棂上,显得淡淡而稀疏。露水寒冷,霜气逼人,惊动了频频飞来的喜鹊,我的归梦却未曾实现。湖面上传来几声沙鸟的叫声,银河渐渐低垂在树梢。起身望向北斗星,期待天明的到来,云朵映衬着初升的太阳,光辉洒满大地。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季高,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关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
《喜迁莺·残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夜晚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孤独。诗的开头“画角断,篆杳清”,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伴随着乐声的消散,似乎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无情。接下来的“露寒霜冷鹊频惊”则描绘了清晨的寒冷,喜鹊的惊动象征着归梦未成的失落与无奈,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随着“湖上数声沙鸟,河汉渐低木杪”,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悠远而淡淡的忧伤。此处的沙鸟声与低垂的银河,既是夜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来临。最后以“起看北斗待天明,云白日华生”结束,表现出一种期待与希望,仿佛在等待黎明的到来,象征着对未来的渴望。
整首诗层次分明,意境深远,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对未来的期待,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新晨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孤独的感受以及对未来的渴望,体现出一种哲理与情感的交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露寒霜冷鹊频惊”中的“鹊”指的是哪种鸟?
诗的最后一句“云白日华生”中“日华”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