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4:21
喜迁莺
听松餐菊。似瘦鹤秋山,绝无尘俗。
鬓点吴霜,酒浇越剑,堆垛闲愁千斛。
谁是狂夫牛,僧君或先生马牧。
绛蜡底,把行踪略语,牢骚如仆。
横幅,写面貌,京兆眉奁,衣染春山绿。
彤管亲摹,置伊丘壑,不画凌烟也足。
何取弓刀褒,鄂较可丹青顾陆。
传神手剩卫夫人字,管夫人竹。
这首词的意思是:
听着松涛声,品味着菊花的香气,像那瘦弱的鹤在秋山中游荡,完全与尘世的纷扰无关。鬓角微微泛白,酒洒在越国的剑上,堆积起无尽的闲愁。谁能称得上是狂妄之人呢?是那隐士,还是那位牧马的先生?在绛色的蜡底上,轻描淡写地记录行踪,牢骚满腹如同仆人。横幅上书写着面貌,京兆的眉梢与春山的绿衣相映成趣。用红色的笔轻轻描摹,把你放在那山丘之间,哪怕不画出凌烟的意境也已足够。何必寻求弓刀的荣耀,鄂国的丹青也未必能引起我的关注。传神的手笔只剩下卫夫人的字迹,管夫人的竹简。
蒋士铨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种隐逸的情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这首词创作于清代,正是文人雅士追求隐逸和精神寄托的时代。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喜迁莺》以清新的笔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典雅的用词,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脱离尘俗的生活理想。开头的“听松餐菊”便营造了一个宁静、自然的画面,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感受到生命的本真与悠远。接下来,通过描绘鬓边的白霜、酒洒在剑上的情景,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于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往事的回忆。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询问“谁是狂夫牛”,引导读者思考那些隐士、文人如何面对尘世的纷扰。此处的反问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思索,也隐含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绛蜡底,把行踪略语”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淡然,期望在繁华背后寻找到内心的宁静。
全诗结尾以“何取弓刀褒”收束,表达出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漠,强调了艺术与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心灵的传达,正如“传神手剩卫夫人字”所示,真正的艺术在于情感的真实表达,而非外在的荣耀。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世俗的超然和对自然、艺术的向往,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情感的传达。诗人通过对生活的思考,揭示了真正的幸福在于心灵的自由,而非名利的追逐。
诗中“听松餐菊”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忧伤
B. 悠然自得
C. 忧虑
“鬓点吴霜”中的“吴霜”指的是什么?
A. 白发
B. 霜冻
C. 冰雪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渴望
B. 超然
C. 追逐
蒋士铨的《喜迁莺》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前者更显得细腻与清雅,后者则更具豪放与奔放之气。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由的向往,但表达方式与情感基调却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