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8:59
诗名: 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
作者: 曾几 〔宋代〕
此老云相似,何天不往还。
打包龙井寺,持钵虎丘山。
一别经年事,相逢半日闲。
向来参底语,不堕有无间。
这位老和尚与我很相像,何时他不在天上和人间往返?
打理着龙井寺,带着钵盂在虎丘山上。
分别已经过了多年,今天相聚也只是匆匆半日的闲暇。
往日与他探讨的道理,依然没有落入有与无的间隙。
作者介绍: 曾几,字子真,号虚白,南宋时期的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佛教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文字简炼而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曾几与佛日杲禅师相会时所作,表现了他对禅理的思考及对老友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禅宗盛行的文化氛围。
《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是一首表现禅理与人性思考的诗作。开头两句通过对老和尚的描写,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灵魂相契之处,似乎在暗示着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描绘禅师的生活状态,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智慧的气质,令人心生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虽然分别已久,但相逢时的轻松与愉悦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依旧。最后一句提到“参底语”,道出两人在禅理上的探讨,强调了对有无之间的思考,这种深刻的哲理让人印象深刻。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快,情感上却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禅理的探讨,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通过这首诗,曾几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感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文化的认可与尊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老友的怀念与哲理的探讨,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禅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超然、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此老”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打包龙井寺”意指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