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邻里往还

《赠邻里往还》

时间: 2025-05-04 03:38:40

诗句

问予何故独安然,免被饥寒婚嫁牵。

骨肉都卢无十口,

粮储依约有三年。

但能斗薮人间事,便是逍遥地上仙。

唯恐往还相厌贱,南家饮酒北家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8:40

原文展示:

赠邻里往还
白居易

问予何故独安然,
免被饥寒婚嫁牵。
骨肉都卢无十口,
粮储依约有三年。
但能斗薮人间事,
便是逍遥地上仙。
唯恐往还相厌贱,
南家饮酒北家眠。

白话文翻译:

我问你为什么能独自安然无恙,
是因为不被饥寒和婚嫁所牵绊。
我的亲人都不在身边,只有十个人,
但我的粮食根据约定足够三年。
只要能够与人争斗一些世俗琐事,
那便是逍遥自在的仙人了。
唯恐彼此来往会觉得相互贱贱,
南家喝酒,北家安眠。

注释:

  • 安然:安静、平安的状态。
  • 婚嫁牵:婚姻和家庭的负担。
  • 骨肉:亲人、家人。
  • 粮储:粮食储备。
  • 斗薮:争斗、处理世俗事务。
  •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往还:来往、交往。
  • 相厌贱:相互嫌弃、轻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常关注民生疾苦,提倡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创作背景:

《赠邻里往还》写于白居易晚年,诗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邻里关系的珍视,反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反思。白居易在诗中首先通过提问引入话题,表达了自己独自在外安然无恙的状态,接着分析了自己不受世俗牵绊的原因——没有家人的牵绊和充足的粮食储备,使得他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诗人以“斗薮人间事”来形容自己对世俗事务的态度,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方式。

诗的最后两句则表现了白居易对于邻里关系的重视和担忧,希望彼此的交往不会因为频繁而感到厌倦。整体来看,诗中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反映了白居易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与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问予何故独安然:这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诗人的内心状态。
  2. 免被饥寒婚嫁牵:解释了安然的原因,表明没有世俗的负担。
  3. 骨肉都卢无十口:强调亲人不在身边,生活孤独。
  4. 粮储依约有三年:说明自己有足够的物质条件。
  5. 但能斗薮人间事:指对世俗琐事的处理,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6. 便是逍遥地上仙:理想生活状态,超脱于尘世。
  7. 唯恐往还相厌贱:对邻里关系的担忧,体现人际交往的微妙。
  8. 南家饮酒北家眠:描绘了一幅和谐的邻里生活图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南家饮酒北家眠”,构成了优美的节奏。
  • 比喻:用“逍遥地上仙”比喻理想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反思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传达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安然:象征内心的平静。
  • 饥寒:代表生活中的苦难和困扰。
  • 骨肉:象征亲情与社会联系。
  • 粮储:象征物质保障与生活基础。
  • :象征理想化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赠邻里往还》中提到的生活状态是: A. 忙碌
    B. 安然
    C. 痛苦

  2. 诗中“唯恐往还相厌贱”表达了: A. 对邻里关系的珍视
    B. 对孤独的渴望
    C. 对财富的追求

  3. “斗薮人间事”中的“斗薮”意思是: A. 吵闹
    B. 争斗
    C. 快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闲情偶寄》 - 袁枚
  • 《闲居》 - 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白居易的诗更注重人际关系的描绘,而王维则强调自然景观的宁静与内心的安宁。两者都展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白居易《白居易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相关查询

春日杂兴 农谣 月中观梅 读白诗效其体 其一 题致堂新州坐石 赵制使宴吴宣参致语口号 道中即事 次韵萧同年古意 次韵赵端明万花园 秋晓登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亅字旁的字 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凵字底的字 钩章棘句 讪辱 乿康 包含奈的成语 灾屯 绞丝旁的字 紧行无善踪 胁肩絫足 卤字旁的字 十拏九稳 秃宝盖的字 独断 琴高鱼 分居异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