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9:49
浣溪沙(赵景山席上用偶赋溪台和韵)
台倚崩崖玉灭瘢。
青山却作捧心颦。
远林烟火几家村。
引入沧浪鱼得计,
展成寥阔鹤能言。
几时高处见层轩。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象:台子依靠着崩塌的悬崖,像玉石般光滑,留下伤痕;青山就像捧着心事的脸庞,隐隐皱眉;远处的树林和村庄烟火缭绕,似乎只有几家人家。引来沧浪水中的鱼儿,得意而游;展开翅膀的鹤在宽阔的地方,似乎在说话。什么时候才能在高处看到那层层的轩阁呢?
“沧浪”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代大江大河,象征着广阔浩渺的水域。鹤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长寿和高洁的象征。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及抗金将领。他的词作具有豪放、清新之风,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国力衰弱,诗人情感复杂,既有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这首《浣溪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的自然意象生动且富有层次,崩崖、青山、远林、烟火都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人间的温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思考,这种情感与壮阔的自然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尤其是“几时高处见层轩”,更是透露出对未来的期盼与不安。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广泛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青山却作捧心颦”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青山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未来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青山却作捧心颦”中的“捧心”指的是什么?
“几时高处见层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作品相比,李清照的词更偏向于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辛弃疾则更关注壮阔的自然与人生的哲理。这种风格上的差异,呈现出宋词的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