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元夕卜油溪故事

《元夕卜油溪故事》

时间: 2025-05-01 02:06:34

诗句

不随洛俗占灯影,不学荆人问紫姑。

卖得薪来卜油去,丰年还似去年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6:34

原文展示:

不随洛俗占灯影,不学荆人问紫姑。
卖得薪来卜油去,丰年还似去年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拒绝,不愿意随波逐流地去占卜灯光的影子,也不想向荆人询问神灵的保佑。作者只是在卖薪水之后去买油,尽管丰收的年头依旧,但却和去年没有太大区别。

注释:

  • 洛俗:指洛阳的风俗习惯。
  • 灯影:指灯光投射的影子,古人常以此占卜吉凶。
  • 荆人:指荆州地区的人,特指那些信奉紫姑神的民众。
  • 紫姑: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常被人们祭拜以求得庇佑。
  • :木柴,古代人多靠其生计。
  • :指生活必需品,用于照明和烹饪。
  • 丰年:指收成好的年份。

典故解析:

“洛俗”和“荆人”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占卜行为的重视,尤其在元宵节期间,很多人会通过占卜来预测未来。同时,紫姑作为一种神灵,体现了古人对神秘文化的信仰。诗中提到的“丰年”则暗示了对生活质量的期待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仲明,号东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关注民生的题材著称。他在诗歌中常常以个人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展现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宵节,诗人对当时流行的占卜习俗持批判态度,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立思考及对于庸俗习俗的不屑。借此表达对丰年与实际生活之间差距的无奈。

诗歌鉴赏:

《元夕卜油溪故事》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的习俗及其背后的思考。诗人用“不随洛俗占灯影,不学荆人问紫姑”开篇,直接表明了自己对流行风俗的拒绝与不屑,显示了他独立的人生态度。与其沉迷于迷信的占卜,诗人更愿意通过实际的劳动来获取生活所需,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卖得薪来卜油去”则表现出一种平淡而真实的生活状态,诗人并不追求虚幻的吉兆,而是脚踏实地地谋生。最后一句“丰年还似去年无”更是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即使是丰年,生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仍然是辛劳与付出。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内涵,在情感上既有对传统习俗的反思,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随洛俗占灯影:表达对洛阳风俗的反感,不愿意追随大众的盲目行为。
  2. 不学荆人问紫姑:拒绝向荆州人学习询问神灵的行为,表达对迷信的质疑。
  3. 卖得薪来卜油去:以劳动换取生活所需,强调务实而非迷信。
  4. 丰年还似去年无:揭示尽管是丰年,但生活质量并无改善,反映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如“不随洛俗”与“不学荆人”。
  • 排比:通过“占灯影”和“问紫姑”形成排比,加强语气。
  • 隐喻:丰年与去年无的对比,隐喻生活的单调与艰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传统习俗的批判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传达了虽丰年却难以改变生活现状的无奈,表现出一种独立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影:象征迷信与盲目。
  • 紫姑:代表传统信仰与神秘文化。
  • :象征劳动与现实生活。
  • :象征生活必需品,体现生活的基本需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洛阳的风俗持何种态度? A. 积极接受
    B. 反感拒绝
    C. 无所谓
    D. 不明确

  2. “丰年还似去年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希望
    B. 无奈
    C. 开心
    D. 迷茫

  3. 诗中提到的“紫姑”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迷信
    C. 劳动
    D. 学问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元日》

诗词对比:

魏了翁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在风格上有所不同,前者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独立,而后者则沉浸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都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各自展现了诗人的思考与情感,但主题和情感基调截然不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湖杂咏·春 谏太宗十思疏 北芒送别王世胄诗五章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 关中诗十六章 思子诗 杨氏七哀诗 内顾诗二首 其二 内顾诗二首 其一 在怀县作诗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零星乱 香字旁的字 青字旁的字 英雄难过美人关 牖户 若涉渊水 窠攌 重禾 朱轓皁盖 下落 而字旁的字 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解的词语有哪些 客结尾的成语 谨慎小心 曰字旁的字 门檐 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