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3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32:19
南乡子 秋雨
作者:徐灿 〔清代〕
秋风试寒初。
一片乡心点滴闲。
滴到湘江多是泪,
珊珊。
染得无情竹也斑。
百和夜烧残。
唤起征鸿行路难。
梦里江南秋尚好,
般般。
皎月黄花次第看。
初秋的寒风试探着来临,
一片思乡之情在心中点滴流淌。
那泪水滴落到湘江,
如同轻声呢喃。
连无情的竹子也被染上了斑斑泪痕。
百和夜色渐渐消逝。
唤醒了那飞鸿,行路的艰难。
梦中江南的秋天依旧美好,
各种景色依次展现。
明亮的月光下,黄花一朵朵绽放。
作者介绍:徐灿,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记载。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初秋,正值思乡之际,诗人通过描绘秋雨和湘江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徐灿的《南乡子·秋雨》是一首深情的词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秋天的感受。开头的“秋风试寒初”便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秋的凉意带来了思乡的情绪。诗中“滴到湘江多是泪”一句,极具感染力,湘江水被赋予了情感,流淌的泪水不仅是对故乡的怀念,更是对过往的追忆。
“染得无情竹也斑”则通过意象的转换,表现了思乡之情的渗透,连无情的竹子也因诗人的情感而“染”上了颜色,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百和夜烧残”,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
最后几句描绘梦境中的江南,虽有淡淡的忧伤,却又透出一丝美好和希望。整体而言,徐灿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使得这首词在表达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哀愁,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思乡之情展开,既有对故乡美景的怀念,又有对人生旅途的感悟,展示了秋天的美丽与哀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湘江”代表什么?
“滴到湘江多是泪”中,泪水象征什么?
诗中“征鸿”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灿的《南乡子·秋雨》与李白的《静夜思》在思乡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徐灿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通过月夜的静谧直接表达思念之情,二者各有千秋,风格各异。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将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背景、风格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