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4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46:00
琵琶仙
宁调元〔清代〕
寂寞黄昏,有人正独自伤离伤别。
怎奈衣满啼痕,和衣也消灭。
刚屡日鱼沉雁断,万千事欲和伊说。
小院筝琶,荒城角鼓,都助悲咽。
待重觅,絮果兰因,总翻覆场场堕奇劫。
双鬓莫教频照,怕新来似雪。
便寿命河清得俟,却又知在那时节。
想见思妇楼中,金钱暗掷。
在寂寞的黄昏时分,有人独自伤感于离别的痛苦。
怎奈衣衫上满是泪痕,连衣服也无法遮掩内心的悲伤。
刚刚过去的几天,鱼儿沉入水底,雁儿断了飞行,
心中有无数心事想要向她倾诉。
小院中琴声琶声,荒废的城角传来鼓声,都在助长我的悲哀。
静待重逢,然而每次都如同一场场的奇异劫难。
双鬓已白,不要让我频频照镜,怕新来的白发似雪。
即便生命如河水般清澈,也只能等待,却又知道这需在何时。
想见那思念的女子在楼中,暗暗投掷金钱。
作者介绍
宁调元,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罕见,主要以抒情诗闻名,其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
创作背景
《琵琶仙》创作于一个情感孤寂的时刻,可能是因生活中的离别、思恋而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离愁别绪与人们内心的孤独。
《琵琶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带来的痛苦与思念的深重。开篇的“寂寞黄昏”便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用“衣满啼痕”形象地描绘了因思念而流泪的状态。诗中提到的“鱼沉雁断”不仅是对失去的感慨,更是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追忆。
在小院的音乐中,琴声和鼓声交织,形成了一种哀怨的旋律,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映衬出内心的悲伤,令人感同身受。尤其是“待重觅”的意象,暗示着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却又充满了无奈和迷茫。
最后,诗人以“想见思妇楼中,金钱暗掷”收尾,展现了对思念对象的强烈渴望与隐秘的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个人的悲苦,也折射出普遍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的描写,表现了思念与孤独的主题,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渴望,同时也反映了时光流逝带来的生命哲理。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构成了情感的载体,也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展现了人们对爱情、人生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人在何时何地感到孤独?
“鱼沉雁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金钱暗掷”隐喻了什么?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思念主题上的表现方式,反映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以上书目可以为深入了解宁调元及其作品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