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清平乐

《清平乐》

时间: 2025-04-22 07:52:07

诗句

樱桃架底。

珠络牵丝细。

六扇文窗纱格闭。

一桁绣衣垂地。

起来迟日初斜。

鬓云犹未盘鸦。

贪向雕阑凭袖。

不知吹满杨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7:52:07

原文展示:

樱桃架底。珠络牵丝细。六扇文窗纱格闭。一桁绣衣垂地。起来迟日初斜。鬓云犹未盘鸦。贪向雕阑凭袖。不知吹满杨花。

白话文翻译:

在樱桃架下,细细的珠络牵连着丝线。六扇窗户上纱格紧闭,绣花的衣裳垂到地面。起床时已是下午,阳光刚刚斜射。头发还未梳理,像乌鸦一样乱。贪恋着雕花的栏杆,倚着袖子,竟不知道杨花已经吹满了。

注释:

  • 樱桃架底:樱桃树的架子下。
  • 珠络:指用珠子串成的细丝。
  • 六扇文窗:装饰有花纹的六扇窗户。
  • 纱格闭:窗户上的纱窗紧紧关闭。
  • 一桁绣衣垂地:形容女子的绣衣长及地面。
  • 起来迟日初斜:起床时间晚,太阳刚刚斜照。
  • 鬓云犹未盘鸦:头发还未梳理,形容凌乱。
  • 贪向雕阑凭袖:贪恋于雕花的栏杆,倚靠着自己的衣袖。
  • 不知吹满杨花:未察觉到杨树的花已经满天飞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景祁,清代诗人,生活在清代中期,擅长词和诗,作品多描写生活情景,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清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人雅士多在此时吟诗作词,反映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清平乐》以轻松雅致的笔调描绘了一幅生活画面,展现了女子在家中闲适的状态。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春日的温暖和生活的恬静。樱桃架下的细珠、关闭的窗纱、长裙垂地,构成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场景,传递出一种温柔的生活氛围。词人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将时光的流逝与日常生活的美好结合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尤其是最后一句“不知吹满杨花”,不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隐含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整首词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展示了张景祁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樱桃架底:引入场景,引发读者的好奇。
  2. 珠络牵丝细:细致描绘,营造出柔美的氛围。
  3. 六扇文窗纱格闭:窗户的闭合象征着封闭与静谧。
  4. 一桁绣衣垂地:强调女子的优雅与生活的闲适。
  5. 起来迟日初斜:描绘出慵懒的生活状态。
  6. 鬓云犹未盘鸦:形象地表现出女子的懒散和自然。
  7. 贪向雕阑凭袖:表露出对生活的依恋。
  8. 不知吹满杨花: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头发比作乌鸦,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窗纱封闭的特性,增强情感。
  • 对仗:如“樱桃架底”与“六扇文窗”,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现了对生活的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樱桃: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珠络:代表着细致与珍贵。
  • 绣衣:象征着女子的柔美与优雅。
  • 杨花:象征着春天的流逝和时间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景祁
    • C. 杜甫
  2. “贪向雕阑凭袖”中的“凭袖”指的是什么?

    • A. 依靠衣袖
    • B. 依靠栏杆
    • C. 依靠窗户
  3. “不知吹满杨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喜爱
    • B.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李清照):描绘女子的柔情与生活的闲适。
  • 《蝶恋花》(苏轼):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景祁的《清平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展现了女子的生活状态,但前者更强调生活的细腻与静谧,后者则更突出情感的波动和内心的柔情。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哲学与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史》

相关查询

送杨瓘雁门省亲二首 次韵杜仲观二绝 其二 从张仲谋乞蜡梅 松下渊明 伏仙岩颂 古渔父 次韵师厚病间十首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 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五首 次韵寅庵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鬯字旁的字 上拂 解甲倒戈 八面驶风 资帖 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涩的词语有哪些 娱哀 鬲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此一时,彼一时 摧心剖肝 酬物 几字旁的字 狂达 坐而待毙 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