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00: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0:58
原文展示:
唐刺史 冒天海国皆王土,万里明珠贡天府。 一从官守失仁人,牛马驱除化豺虎。 蛮衣有习黄巾帽,蛮旗无字题王号。 九重天子矜蛮情,黄敕加官非赏盗。 君不见溪蛮改过归大唐,世授刺史以为常。 於乎,坐令白雉修职贡,可是于今无越裳。
白话文翻译:
整个海国都是皇帝的领土,远方的明珠作为贡品献给朝廷。 自从官员失去了仁爱之心,百姓被驱赶如同牛马,变成了豺狼虎豹。 边疆的民族穿着带有黄巾帽的衣服,他们的旗帜上没有写上皇帝的称号。 皇帝对边疆民族的情况表示同情,给予他们官职并不是奖赏盗贼。 你看不到那些边疆民族改过自新,归顺大唐,世代被授予刺史的职位,这是常态。 唉,使得白雉这样的珍禽也来进贡,但现在却没有越裳这样的地方了。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文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怀。《唐刺史》一诗反映了当时边疆民族与中央政权的关系,以及作者对边疆民族的同情和对中央政权的期望。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当时边疆民族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复杂,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边疆民族的同情和对中央政权的期望,希望边疆民族能够改过自新,归顺中央,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和谐。
诗歌鉴赏:
《唐刺史》一诗通过对比边疆民族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展现了作者对边疆民族的同情和对中央政权的期望。诗中“冒天海国皆王土”一句,强调了中央政权的权威和边疆民族的归属感。而“一从官守失仁人,牛马驱除化豺虎”则揭示了官员失职导致的边疆民族的苦难。后文通过“蛮衣有习黄巾帽,蛮旗无字题王号”等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边疆民族的特殊性和与中央政权的隔阂。最后,作者通过“溪蛮改过归大唐,世授刺史以为常”表达了对边疆民族改过自新的期望,以及对中央政权宽容政策的赞赏。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蕴丰富,体现了作者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和谐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边疆民族的同情和对中央政权的期望,希望边疆民族能够改过自新,归顺中央,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和谐。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冒天海国皆王土”一句强调了什么? A. 中央政权的权威 B. 边疆民族的归属感 C. 两者都是 答案:C
诗中“牛马驱除化豺虎”比喻了什么? A. 百姓被残酷对待 B. 百姓变得凶狠 C. 两者都是 答案:C
诗中“溪蛮改过归大唐”表达了什么? A. 对边疆民族改过自新的期望 B. 对中央政权的赞赏 C. 两者都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