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9:56
蛮争触争。瓜分几城。居然风雨神京。筑郊坛九成。杞天易倾。山河废兴。南唐北汉荒陵。付农官耕耘。
蛮族们争斗不休,互相争夺,分割了多少城池。竟然在风雨中,神京(指南京)依然屹立。郊外的祭坛已经修筑了九成。杞国的天空也容易倾覆,山河的兴衰如同废墟。南唐与北汉的荒陵,最终还是要交给农官来耕种。
作者介绍:俞樾(1821-1907),字恕庵,号秋水,清代文学家、书法家。其诗词以情感真挚、形式多变著称,常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末,正值国家动荡、民族危机之时,诗人通过诗歌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与个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望。
俞樾的《醉太平十四首》其十二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战乱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开篇的“蛮争触争”直接指出了外族对中原的侵犯与争夺,紧接着“瓜分几城”则进一步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混乱。诗中提到的“神京”是南京的象征,表明即便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下,昔日的繁华依然存在,而这种对比也突显出战乱的悲哀。
“筑郊坛九成”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与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然而“杞天易倾”则警示人们,国家的安危并不稳定。接下来的“山河废兴”则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南唐与北汉的“荒陵”隐喻着国家的衰落与历史的遗忘,最后以“付农官耕耘”作结,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寄托,尽管经历了战争的洗礼,最终还是希望通过农业和勤劳来恢复生机。
全诗情感复杂,既有对历史的沉痛回顾,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战争与和平的对立,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展现出诗人浓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神京”指的是哪个城市?
“蛮争触争”中“蛮”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付农官耕耘”暗示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