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6: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6:23
万古神灵岳,三峰镇雍州。
首阳曾北裂,星宿此东流。
台驻轩皇跸,天垂白帝旒。
行携九节杖,长啸访丹丘。
万古以来的神灵之岳,三座峰峦守护着雍州。首阳山曾经北面裂开,星宿在此东方流动。台上停驻着轩辕皇帝的车辇,天上悬垂着白帝的旒帔。我手握九节杖,长声啸叫,前往寻访丹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高孝本,清代诗人,生于明末,长于清初,曾任职于地方,擅长诗词,尤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与表现。其诗风多为清新自然,富有文人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作者对华山的游历之际,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崇敬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道教文化的影响,体现了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登华山三首 其一》以华山为主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开篇“万古神灵岳”,即将华山的伟岸与神圣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受到其巍峨之势。诗人以“三峰”形容华山的三座主峰,既传达出山的雄伟,又让人联想到其作为道教圣地的地位。
接下来的描写中提到“首阳曾北裂”,通过历史传说的引入,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星宿的流动暗示了自然的变幻与时间的流逝,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景。
“台驻轩皇跸,天垂白帝旒”,这两句将神话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诗人在此处不仅是在描绘风景,更是在进行精神上的朝圣,向古代的圣贤致敬。
最后,诗人手握九节杖,长啸而行,体现了他对寻访道理、追求真理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华山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与敬仰,展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豪情与志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华山为核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历史与文化的沉思,以及对长生理想的追求,融合了道教的哲学思想与文人的豪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神灵岳”指的是哪座山?
“首阳曾北裂”提到的首阳山有何象征意义?
诗中提到的“九节杖”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