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9:51
日暮裁缝歇,深嫌气力微。
才能收箧笥,懒起下帘帷。
怨坐空然烛,愁眠不解衣。
昨来频梦见,夫婿莫应知。
傍晚时分,裁缝的工作停了下来,心中深感力不从心。
才刚收拾好东西,却懒得起身去拉下窗帘。
怨恨地坐着,烛光摇曳,感到十分空虚,愁苦得无法入眠。
昨夜频频梦到我的丈夫,他可能并不知道我的思念。
该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整体风格和情感隐含着古代女性在家庭和爱情中的孤独与无奈。诗中提到的“夫婿”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以及她们内心的挣扎。
作者介绍:王諲(约公元710年-约公元770年),唐代诗人,字子云,号天姥,原籍江宁,后居长安。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抒发著称,擅长描写女性的情感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女性的生活常常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诗人可能通过此诗表达对家庭的思念和对丈夫的深情。
《闺情》是一首深具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孤独与思念。开篇以“日暮裁缝歇”引入,画面感强烈,展示了夜幕降临时的静谧与无奈。诗中的“深嫌气力微”,透出一种疲惫感,仿佛在暗示着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辛劳与无奈。
接下来的“才能收箧笥,懒起下帘帷”,不仅描绘了她收拾物品的情景,还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即使有能力完成这些琐事,但内心的疲惫让她选择了放弃。接着“怨坐空然烛”,一根蜡烛的微光象征着她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愁苦的心情在烛光中愈发显得孤寂。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后的“昨来频梦见,夫婿莫应知”,则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诗人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女性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唐代女性细腻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女性对爱情的深切思念及生活中的孤独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局限和对情感寄托的渴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裁缝”是指谁?
A. 男性
B. 女性
C. 朋友
D. 家人
“怨坐空然烛”中的“空然”意指什么?
A. 丰富
B. 空虚
C. 明亮
D. 充实
诗中提到的“夫婿”指的是诗人的什么人?
A. 朋友
B. 丈夫
C. 兄弟
D. 父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諲的《闺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思念,但王諲的诗更显孤独与无奈,而李清照的诗则显得更加婉约与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