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京邸与程石门话旧

《京邸与程石门话旧》

时间: 2025-05-10 03:49:30

诗句

犹是长安道,重逢泪满襟。

所嗟人事改,非为客愁深。

握手无多语,相期独此心。

诗名传辇下,不用碎瑶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3:49:30

原文展示:

犹是长安道,重逢泪满襟。
所嗟人事改,非为客愁深。
握手无多语,相期独此心。
诗名传辇下,不用碎瑶琴。

白话文翻译:

仍然是在长安的道路上,重逢时我泪流满襟。
只感叹人事如梦,非因我这客人的愁苦深沉。
握手时言语不多,只有这份心意相同。
诗名已在车辇之下,不必再用瑶琴轻声细语。

注释:

  • 长安道:指通往长安的道路,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故乡。
  • 重逢泪满襟:重逢之时,感动得泪水湿润了衣襟,表达了深切的情感。
  • 人事改:人事的变迁,指的是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
  • 客愁:旅人心中的愁苦,表达因离别而生的忧愁。
  • 握手无多语:握手时不需要多说话,心意相通。
  • 相期独此心:彼此的心意彼此理解,心中所期盼的只有这份情感。
  • 诗名传辇下:诗作的名声在车辇下传播,暗示诗歌的影响力。
  • 碎瑶琴:比喻琵琶、古琴等乐器,表达音乐的细腻和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必果,清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其作品风格自然流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与旧友重逢之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珍惜。长安作为诗人心中的故土,承载了许多情感与回忆。

诗歌鉴赏:

《京邸与程石门话旧》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诗作,诗人在重逢之际,以长安的道路为背景,将对友人的思念与时光的流逝交织在一起。开篇的“犹是长安道”便让人感受到一种熟悉感,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重逢时的泪水不仅是思念的流露,也是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所嗟人事改”一句,诗人感慨人事的变化,友人之间的情感虽未变,但时光却带走了许多东西。这种感慨中夹杂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增添了诗的深度。接着,诗人以“握手无多语”来表现两人心意相通的默契,尽管言语不多,却能感受到彼此的情义。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诗名传辇下”,表明诗歌的力量与影响力,而“不用碎瑶琴”则暗示着尽管音乐优雅动人,但此刻的重逢更需的是心灵之间的交融,而非外在的华丽装饰。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远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犹是长安道:时光流转,但长安的路依旧熟悉,象征着根植于心的故乡情结。
  2. 重逢泪满襟:重逢的喜悦与感动交织,泪水湿润衣襟,表露出深厚的情感。
  3. 所嗟人事改:对人事变迁的感慨,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惆怅。
  4. 非为客愁深:强调情感的深度并非因为个人的愁苦,而是对友谊的珍视。
  5. 握手无多语:在重逢的时刻,彼此无需多言,心意自然相通。
  6. 相期独此心:言下之意是希望未来仍能保持这种真挚的情感。
  7. 诗名传辇下:诗歌的名声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显示了诗歌的影响力。
  8. 不用碎瑶琴:强调重逢的情感比音乐更为重要,心灵的交汇才是最珍贵的。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重逢泪满襟”和“握手无多语”,形成整齐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诗歌的传播比作“传辇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的影响力。
  • 情感抒发:通过泪水与握手,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细腻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与友谊的深切怀念,透过时间与空间的交错,反映了人对变迁的无奈和对情感的珍惜。诗人在重逢中感悟到,真正的情谊无需华丽的表述,心灵的契合才是最重要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象征故乡与繁华,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记忆。
  • 泪水:情感的流露,象征着思念与感动。
  • 握手:友谊的象征,体现心灵的交流。
  • 诗名:文化与艺术的象征,代表着精神世界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安道”象征什么? A. 旅途的艰辛
    B. 故乡与回忆
    C. 朋友之间的距离
    D. 诗歌的流传

  2. “重逢泪满襟”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愤怒
    C. 惆怅
    D. 思念

  3. 诗中提到的“握手无多语”意指什么? A. 没有话可说
    B. 心灵相通
    C. 朋友间的争执
    D. 需要更多的解释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必果的《京邸与程石门话旧》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王维的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离别的愁苦,而李必果则通过重逢的情景,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的反思。两者在主题上相似,但表现手法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传》
  • 《李必果诗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楼令(晚眺) 流光亭 清平乐 次坰韵 过宋呈曾公冕 入汴先寄韩子苍 怀关圣功 放船先寄普照老夷白 二疏遗荣图 偶作呈曾存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溯流求源 鸣野食苹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课材 循名校实 皿字底的字 龜字旁的字 击辝 设端 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齊字旁的字 一抔黄土 辰字旁的字 哽躪 鱼字旁的字 中外合璧 寝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