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2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28:24
秋夜泛舟
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
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岁华空复晚,乡思不堪愁。
西北浮云外,伊川何处流。
在宁静的秋夜,我在林塘中划舟,耳边虫鸣与荻草摇曳声交织。月光洒下,万物的影子都因它而生,秋夜的声音各自响起。岁月已晚,秋天的时光似乎空虚无物,乡愁难以承受。在西北的浮云之外,伊川又流向何方?
作者介绍:刘方平(约公元766年-公元835年),字伯琦,唐代诗人,以其悠远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在此时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秋夜泛舟》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秋夜泛舟的宁静场景与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即以“林塘夜发舟”描绘出夜晚的静谧,伴随着虫鸣与荻草的声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通过“万影皆因月”展现了月光的柔美,仿佛万物都被这清辉笼罩,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然而,随着“岁华空复晚”的出现,诗人开始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乡愁的加重,情感的基调由宁静转为忧伤。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将思绪转向流动的伊川,似乎在探讨生命的无常与归宿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哲理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测试:
诗中“虫响荻飕飕”指的是( )
A. 秋天的凉意
B. 秋天的声音
C. 秋天的景色
答案:B
“万影皆因月”中“月”象征着( )
A. 生命
B. 时光
C. 希望
答案:B
诗中“乡思不堪愁”表达的是( )
A. 对家乡的快乐
B. 对家乡的思念与忧愁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