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4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40:41
蓦山溪·七旬相近
作者:刘处玄 〔元代〕
七旬相近,正好忘尘世。
世梦几时休,道德修胜争薄利。
恩山爱海,火院镇烧身,
闻身健,觅清凉,一任迷人毁。
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
达理妙通天,四相泯无忧无喜。
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
他年去,上青霄,始现无为异。
七十岁将近,正是忘却尘世纷扰的好时机。
世间的梦何时才能结束?追求道德修养却争着获取微薄的利益。
恩情如山,爱意如海,火焰般的烦恼烧灼着身心,
听说身体健康,寻求清凉的境界,任凭迷人的诱惑毁坏自己。
闲暇时观看三教的教义,观察自然的变化与周易的奥妙。
理解道理通达天理,四种相对的事物消失,心中无忧无喜。
在洞天高卧,悠然自得地炼制真丹,
等到未来的某一天,飞升到青霄之上,才会显现无为的不同。
刘处玄,元代诗人,以道教思想为核心,作品多反映他对人生、宇宙的思考,追求超然物外的境界。他的诗歌风格清新、率真,注重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蓦山溪·七旬相近》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风气浮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和对道教思想的向往,展现了他追求清静、超脱的志向。
这首《蓦山溪·七旬相近》以“七旬”为起点,揭示了年长者对人生的反思与沉淀。诗中反复提到“忘尘世”,表明诗人渴望超脱于世俗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世梦、道德、恩情等的探讨,展示了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物欲横流、争利的现状与道德修养的矛盾,使人感受到世俗生活的沉重与道德追求的轻盈。在“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中,诗人寻求宇宙的真理与智慧,表明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思考。后半部分提及“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全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哲理的深邃,又有情感的真挚,最终引导读者走向一种超脱的境界,感受道教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超脱与内心的宁静,通过对世俗争斗的反思,呼唤人们回归自然,寻求道德与智慧的真谛。
填空题:诗中提到“七旬相近”,主要表达了诗人对__的思考。
选择题:诗中“闲看三教”指的是哪三教?
判断题:诗中“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以上内容为《蓦山溪·七旬相近》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