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33
高阳池送朱二
作者:孟浩然
当昔襄阳雄盛时,
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
妆成照影竟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
绿岸参参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
四面荒凉人住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
空余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
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
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
予亦归来松子家。
当年襄阳繁荣昌盛时,
山公常常沉醉在家池边。
池旁的钓女天天相伴,
妆扮得体照影子来窥视。
清澈的水波轻轻荡漾,
岸边的杨柳垂柳摇曳。
一朝物是人非,
四周荒凉,居住的人稀少。
当年意气风发的豪华何在,
如今只有湿润的草露沾湿了衣衫。
今天这里送行的人,
却转身去牧征马。
征马分开飞奔,日渐西斜,
见此情景不由得令人叹息。
殷勤为寻找桃源的道路,
我也将回到松子的家。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遯庵,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清新脱俗,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孟浩然晚年,表现了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社会变迁带来的失落感。诗中提到的高阳池是他与友人朱二分别之地,蕴含了浓厚的离情。
《高阳池送朱二》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和感慨的送别诗。诗人以高阳池为背景,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同时结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变迁。开头两句通过对当年襄阳繁荣景象的回忆,展现出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渴望和追忆。接下来的描写,尤其是“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生动地表现了当年生活的悠闲和快乐。
然而,随着“物变人亦非”的转折,诗人的情感由怀旧转向失落,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昔日豪华的追忆。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人事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征马分飞日渐斜”一句,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情景,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最终,诗人提到“殷勤为访桃源路”,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虽身处现实的荒凉,但心中仍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称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谊和理想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现实的荒凉,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同时又深刻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渺茫,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山公”指的是:
诗中“意气豪华何处在”表达的情感是:
“殷勤为访桃源路”中的“桃源”象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