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1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6:57
洞仙歌 浮丘石上作
作者: 屈大均 〔明代〕
朱明牖户,是罗浮西麓。
地道潜通到句曲。
羽人家石上,掩映楼台,
花木里往来浮丘伯叔。
稚川曾此住,丹井珊瑚,
流出泉声似哀玉。
社事待重开,士女西园,
金钱掷大家丝竹。
笑白发毵毵上头来,
却不少诗仙,暮年轻福。
这首诗描写的是位于罗浮山西麓的朱明窗户,地道通向句曲。这里是羽人居住的地方,楼台被花木掩映,浮丘的伯叔们常常在此往来。稚川曾在这里居住,丹井和珊瑚,泉水流淌的声音像悲伤的玉音。社事即将重开,士女们在西园聚会,金钱投掷在大家的丝竹乐声中。白发苍苍的人笑着走来,尽管有不少诗仙,却也都有着年轻的福气。
屈大均(1560年-1640年),字伯均,号青山,明代诗人、道士,擅长诗文和道教文化。其作品多反映道教思想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哲理性。
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和道教文化的描绘,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洞仙歌 浮丘石上作》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道教哲思的诗。从诗的开头,朱明的窗户和罗浮的地理背景便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境界。诗人以“羽人家石上”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生活,既有道教的神秘色彩,又有世外桃源的恬静。
在表达对稚川的追忆时,诗人通过“丹井珊瑚,流出泉声似哀玉”一联,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惆怅与美好回忆。泉水的清脆声响像是诉说着过往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接下来的“社事待重开,士女西园”则展现了人间的热闹与欢愉,诗人巧妙地将宁静与喧闹交融,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最后一句“却不少诗仙,暮年轻福”更是将人生哲学引入诗中,强调了即便白发苍苍,依然可以享受生活的乐趣与诗意。
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与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珍视。通过对宁静环境和社交活动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
该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屈大均
C) 王维
D) 杜甫
“流出泉声似哀玉”中的“哀玉”主要指什么?
A) 玉器
B) 悲伤的声音
C) 悲伤的情感
D) 玉石
诗中提到的“羽人”指的是什么?
A) 普通人
B) 道教中的仙人
C) 神话中的怪物
D) 诗人
这些书籍和文章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屈大均及其作品的背景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