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0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00:14
道家门户,寂淡清虚好。
荣耀矜夸自无扰。
向午窗披玩道德南华,
除此外,闲弄丝桐一操。
秋光未老。
锦树屏山绕。
适性携筇任登眺。
对茫茫鲸海,
触目琉璃,
天一色何必搜穷密妙。
待他年功满化飞仙,
越烟浪云涛,
直趋蓬岛。
道家之门,清淡虚无的境界是最令人向往的。
对荣华富贵的炫耀自是不去打扰。
在午后阳光下,欣赏《道德经》和《南华经》,
除此之外,闲暇时便弹奏丝桐。
秋天的光景尚未衰退,
锦绣的树木环绕着高山。
随性地携着竹杖,随意登高远眺。
面对无边的鲸海,
眼前的景色如琉璃一般,
苍天一色,何必去追寻那深奥的奥妙。
待到将来功成名就,化作飞仙,
越过烟波和云涛,
直奔蓬莱仙岛。
作者介绍:王丹桂,元代诗人,生于一个动荡的时代,诗风洒脱,追求清静和闲适的生活。其作品常融入道教哲理,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王丹桂对道家思想的沉思之际,他在自然中寻找灵感,通过对生活的反思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洞仙歌 述怀》是一首充满道家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清静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荣华的超然态度。开篇以“道家门户”引入,立刻设定了整个诗歌的基调,强调了道教的清虚与宁静。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以自得其乐的方式,展示了他在午后阳光下阅读经典和弹奏乐器的闲适生活,表现出一种“闲弄丝桐”的惬意和自由。
“秋光未老”一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尽管秋天来临,诗人依然能够在自然中找到宁静与美好。接着“对茫茫鲸海”一段,诗人用丰富的意象描绘出广阔的海洋,象征着无尽的探索和未知的可能。这种“琉璃”的美丽与“天一色”的境界,揭示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最后,诗人以对未来的期许结束,表达了对飞仙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豪情。整首诗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融合了个人情感与道教思想,展现出一种哲理的诗意,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道家门户,寂淡清虚好。
荣耀矜夸自无扰。
向午窗披玩道德南华,
除此外,闲弄丝桐一操。
秋光未老。
锦树屏山绕。
适性携筇任登眺。
对茫茫鲸海,触目琉璃,
天一色何必搜穷密妙。
待他年功满化飞仙,
越烟浪云涛,直趋蓬岛。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家清净生活的向往,透过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传达出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意象词汇:
这几种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画面感,也深刻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经典是?
a) 《论语》
b) 《道德经》
c) 《诗经》
“秋光未老”表达了什么意境?
a) 时间的流逝
b) 生命的延续
c) 自然的美好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蓬岛”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的境界
c) 普通的日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丹桂与李白在诗中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李白的豪放与王丹桂的清淡形成鲜明对比,李白更倾向于豪情壮阔,而王丹桂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洞仙歌 述怀》的诗意与美学,激发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