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读史二十首 其七

《读史二十首 其七》

时间: 2025-04-30 05:16:09

诗句

谁向钧天听乐过,秦中自古鬼神多。

即今《诅楚文》犹在,才告巫咸又亚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6:09

原文展示

谁向钧天听乐过,秦中自古鬼神多。
即今诅楚文犹在,才告巫咸又亚驼。

白话文翻译

谁曾在高天之上听过音乐呢?自古以来,秦地就有许多鬼神存在。如今对楚国的诅咒文字仍然存在,刚告知巫咸的事情又不如驼鸟那样明显。

注释

  • 钧天:指的是最高的天,也可以理解为宇宙的中心。
  • 乐过:听过音乐。
  • 秦中:指的是秦国地区,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国家。
  • 鬼神:指鬼魂和神灵。
  • 诅楚文:指对楚国的诅咒文字,或是古代对楚国的贬斥。
  • 巫咸:古代楚国的巫师,擅长占卜。
  • 亚驼:驼鸟,象征着某种不显著或低劣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1927),字浩然,号静安,晚号观堂,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学者和评论家。他在古典学术上有深厚的造诣,尤其在诗词、戏剧、哲学领域贡献颇丰。

创作背景

《读史二十首》是王国维在对历史的思考与反省中创作的一组诗,表达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这首诗写于他对楚国历史的思考中,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批判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传达了作者对古代鬼神信仰的怀疑与讽刺。开头的疑问句“谁向钧天听乐过”抛出一个颇具哲理性的问题,似乎在质问人们对高尚理想的追求与实际经验之间的矛盾。接着,诗人提到“秦中自古鬼神多”,揭示了秦地历史上丰富的鬼神文化,暗示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和信仰。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即今诅楚文犹在”,表现出对楚国历史的思考,强调即使在现代,关于楚国的负面诅咒仍然存在,显示出历史影响深远的特质。最后一句“才告巫咸又亚驼”,则通过对巫咸的提及,暗示了对那些依靠迷信获取权力的人的讽刺。整首诗透过历史的视角,反映了王国维对人性、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向钧天听乐过:质疑谁在高天之上听到过真正的乐音,暗示人们对理想和现实的迷茫。
  2. 秦中自古鬼神多:历史上秦国有许多神灵,这是一种对古代信仰的反思。
  3. 即今诅楚文犹在:即使是今天,关于楚国的诅咒仍然存在,表明历史的延续性。
  4. 才告巫咸又亚驼:即便告知巫咸的事情,也不如驼鸟那样显著,表达对巫术和迷信的不屑。

修辞手法

  • 疑问句:开篇的疑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对比:通过古代与现代的对比,强调历史的影响力。
  • 象征:驼鸟象征着低劣与不显著,隐喻对迷信的讽刺。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反映了王国维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他对迷信现象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钧天:象征着理想与信仰的高地。
  • 鬼神:象征着人们对未知与死亡的恐惧。
  • 诅楚文:代表着历史的负面影响。
  • 巫咸:象征着对超自然力量的操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钧天”指的是哪个概念? A. 地球
    B. 最高的天
    C. 大海
    D. 山脉

  2. 诗中“秦中自古鬼神多”强调了什么现象?
    A. 人们的科学信仰
    B. 古代的迷信文化
    C. 诗人的个人经历
    D. 对楚国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古诗十九首》:表现了对历史和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
  • 《离骚》:屈原的作品,包含对楚国的深情与批判。

诗词对比

王国维的《读史二十首》与屈原的《离骚》在主题上都涉及对历史的思考,前者更强调历史的延续与影响,后者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对命运的抗争。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都揭示了历史与人性的复杂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国维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屈原与楚辞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重游木兰亭 移饶州别周使君 欧阳太监雨中视决堤因堕水明日见于省中因戏之 送蒯员外东游旧治 送严秀才下第东归 送汤舍人之陈州 送陈秘监归泉州 送乐学 早春旬假独直寄江舍人 临石步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粽熬将军 人字头的字 阿姆 兔走鹘落 诛求不已 臼字旁的字 辰字旁的字 无衣 工字旁的字 食不念饱 琴心相挑 愁云惨淡 包含变的成语 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釒字旁的字 责知 公道自在人心 包含号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