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0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09:11
沁园春(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
作者:刘过 〔宋代〕
缓辔徐驱,儿童聚观,神仙画图。正芹塘雨过,泥融路软,金莲自策,小小篮舆。傍柳题诗,穿花劝酒,嗅蕊攀条得自如。经行处,有苍松夹道,不用传呼。清泉怪石盘纡。信风景江淮各异殊。记东坡赋就,纱笼素壁,西山句好,帘卷晴珠。白玉堂深,黄金印大,无此文君载后车。挥毫罢,看淋漓雪壁,真草行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悠闲的景象:驾着马车,缓慢前行,孩子们聚在一起欣赏,就像是神仙的画卷。正当芹塘的雨过之后,泥土融化,路面变得柔软,金莲花在前面走,小小的篮子随行。柳树旁边有人题诗,花间劝酒,嗅着花蕊,攀着枝条,得心应手。行进的地方,两旁是苍松夹道,无需传唤。清澈的泉水与奇石盘绕而过,仿佛江淮的风景各有不同。记得东坡的赋作,纱笼素壁,西山的句子美好,帘子卷起,阳光透出如珠的光辉。白玉堂深处,黄金印章虽大,却没有这文君的车辙。挥笔写完,看到那淋漓的雪壁,真草行书。
作者介绍
刘过,字无能,号天启,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文人雅士常常在自然中寻求灵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这首《沁园春》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景象。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出现的儿童、雨后泥路、柳树、苍松、清泉等意象,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敏锐感受。特别是“嗅蕊攀条得自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也表达了他心境的自由与洒脱。
整首诗在结构上也很精巧,首尾呼应,开头描绘了动态的乡村生活,结尾则回归到书法艺术的展示,显示出诗人与自然、艺术的和谐统一。诗中提及的“东坡赋”、“西山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前人文学成就的敬仰,也暗示了自己的追求与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中多处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如将自然景物比作“神仙画图”,使得景色更为生动。同时,诗人在描写过程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本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与赞美,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金莲”指的是什么?
“嗅蕊攀条得自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刘过的《沁园春》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刘过更侧重于细腻的描写与对生活的热爱,而苏轼则在豪放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各具风格,反映了不同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