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8:25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作者:张九龄 〔唐代〕
圣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
每劳苍生念,不以黄屋尊。
兴化俟群辟,择贤守列藩。
得人此为盛,咨岳今复存。
降鉴引君道,殷勤启政门。
容光无不照,有象必为言。
成宪知所奉,致理归其根。
肃肃禀玄猷,煌煌戒朱轩。
岂徒任遇重,兼尔宴锡繁。
载闻励臣节,持答明主恩。
这首诗表达了圣人合乎天道的德行,广泛地惠及众生。每一位统治者都应关心苍生,而不是因为权势地位的高低而自傲。兴化之道在于选择贤良的官员,来守护边疆。能够得到贤人,这才是盛世的表现,古代的贤哲如今依旧存在。借鉴古人的智慧,引导皇帝的治国之道,殷切地打开政治的大门。君王的光辉无处不在,象征着美好的言辞必然会出现。遵循法度,明白应当奉行的道理,治理的根本要回归本源。恭敬地接受天命,光明正大地守住权力。难道只是单凭任用权臣,享受丰厚的赐予吗?而是要通过听闻激励臣子,来答谢明主的恩德。
张九龄,字子容,号惭愧,唐代著名政治家、诗人。他曾担任宰相,致力于政治改革,提倡以德治国。其诗风清新雅致,富有哲理,被誉为“诗中有画”。
这首诗是在唐玄宗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写成的。皇帝对各州刺史的期望体现了对贤能之士的重视,强调了为民服务的重要性。
这首诗表现了张九龄深厚的政治思想和对统治者的要求。诗中提到“圣人合天德”,强调了治理国家必须符合天道,具备德行。接着,“每劳苍生念”,表达了统治者应将人民的安危放在心上,不应因地位高而忽视民众的疾苦。这种民本思想在唐代尤为重要,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切和责任感。
“兴化俟群辟,择贤守列藩”,反映了选拔贤能的重要性,诗人认为,只有选择有德行的人才能维持国家的稳定与繁荣。这种对人才的重视,体现了唐代政治体制的优越性。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出张九龄清晰的治国理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描绘光明的政治前景,诗人不仅寄托了对国家的美好愿景,也表达了对明主的忠诚和对贤臣的期望,充分展现了唐代文人的责任与担当。
整首诗表达了对贤良政治的向往,强调统治者应以德治国,关心民生,选拔贤能,回报明主的恩德,展现了张九龄作为政治家的责任感与担当。通过对古代贤哲的敬仰,反映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
诗中提到的“黄屋”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兴化”意指什么?
张九龄的诗风格可以用什么来形容?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表达对国家、人民及自然的情感时,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与意象,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思想。